好吧,算你丫頭有良心!
李凡在評論區開始留言,道:“這篇文章我根本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顧亞婷言重了,整篇文章全部都是她一人完成。”
李凡的評論一出,瞬間就被網友們摁住了。
“驚現打假狂人,快,拴住了,別讓他跑了啊!”
“這段時間可算碰著你了,李凡,強烈求教,到底歷史和文學上,究竟什麼是確切無疑的,什麼是假的。”
“樓上說得不全面,還包括科學、醫學、天文等等!總之一句話,我們現在感興趣的不是什麼是假的,而是什麼才是真的。”
“+1!”
……
最近網友們很不淡定,大家已經被各種“考據”弄糊塗了。
自從李凡開啟了“考古打假”後,可不僅僅李凡一個人在寫文章,那李凡更是引起了一陣“古代打假熱潮”。
單說新聞編輯們,李凡的考據學文章剛一面世,彷彿一瞬間給很多新聞編輯們帶來了新的寫作方向,職業編輯們此時才發現,李凡這個“新考據學”有意思哈,打古人的假,古人還不能從棺材裡跳出來反駁,網路大眾還特別感興趣,這又多了一份良好的收入啊。
於是最近整個網路上,各種考據層出不窮。你隨便點開什麼網站或者新聞客戶端,基本上都能看到對古文歷史等等的“考據”。
只不過是,他們的“考據”文章是以獵奇的新聞題材為主的,而且還經常出現如下字眼:“據記載”“據傳”“有文獻記載”……
但是,哪裡記載的?誰傳的?什麼文獻寫了?小編們對此一概不談。因為都是他們胡編亂造的,他們就是文獻。
李凡的文章是學術研究,而各路新聞編輯則是混“娛樂版塊”的,這就導致了網路上亂糟糟的,瞎考據。
新聞編輯們要賺錢要生活,基本的職業操守也不顧了,於是扯出了太多子虛烏有嘩眾取寵的“考據文章”。
最終受害的則是廣大讀者了,大家又沒有什麼辨別能力,畢竟國學根基差,本以為自己漲知識了,結果都是偽知識。
當然,除了新聞編輯外,有一些學者也寫了一些文章,但基本都石沉大海了,畢竟沒有新聞編輯們娛樂八卦,學者們寫出來的文章都是學術作品,太規範無趣了。
在這種環境下,網民們自然有點兒蒙圈,彷彿在最近這一個月內,什麼都是假的了。
李凡只好提醒網友,道:“客觀地看待歷史,別聽新聞編輯們瞎忽悠,考據學不是八卦,而是學術,基本上所有新聞編輯的作品都是靠不住的。”
網友們蒙了,竟然靠不住?那以後這類文章究竟讀誰的啊?
這個問題李凡也沒有解決之道,他捧著手機嘆了口氣,現如今的網路啊,真是一團糟糕,也不知道何年何月能有所規範。
李凡又和網友們閑扯了幾句,突然評論區裡顧亞婷現身了,她道:“李凡太謙虛了,這篇文章的最終成型的確多多依賴於李凡。”這句話之後加了一個“笑臉”的表情符號。
李凡回了她一句:“我只是提了幾個意見而已,沒資格上你的功勞簿。”
顧亞婷回道:“不,沒有你的指正,我的文章會出現很多紕漏的!”
……
兩個人一來一回的,在評論區瞎客氣,估計是公開場合,都沒好意思吹牛逼。
網友們靜靜地看著,然後突然大爆發:
“你們兩個真真的夠了,別在這兒秀恩愛!”
“啊,辣眼睛啊!”
“我此時送給你們一首歌:分手快樂,祝你快樂,你可以找到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