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順理成章地,裴總就找到孟暢來接班。
但孟暢自己很清楚,當時的自己不僅僅是路子走歪了,關鍵是失敗了之後仍然不知悔改,覺得自己是被裴總給算計了,對裴總、對騰達都充滿了仇恨。
這個時候如果裴總以一種開放、包容、坦誠的態度跟他講這些,那他是絕對不會接受的。
那時候的孟暢一門心思想著怎麼快點撈錢,把自己身上的外債還清,然後東山再起。
如果他真的在那種狀態下還清了外債,那不過是又走上了之前的老路,結果多半是在同一個坑裡跌倒兩次。
而裴總正是看穿了他的這一心理,所以提出了一個反向的提成方案!
這個錢看起來非常好賺,只要讓宣傳經費打了水漂,一個月就能輕輕鬆鬆賺二十萬,這個價格遠高於孟暢在外面找工作所能拿到的工資。
於是孟暢果然上鉤了,心動了,簽了這個協議。
而這正是裴總想要的:裴總是想透過前期讓他不斷地受挫,用鐵一般無情的事實糾正他的錯誤觀點!
之前孟暢覺得,產品不重要,光靠營銷就夠了。
但在加入騰達、接二連三地失敗之後,孟暢不得不承認,營銷宣傳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最重要的還是產品要有足夠的產品力。
只要有強大的產品力做支撐,那麼再辣雞的宣傳方案也會火;如果沒有強大的產品力作支撐,吹得再好也終究會原形畢露。
而在孟暢的心態發生這種轉變之後,他就開始漸漸意識到“裴氏宣傳法”的存在,並開始自發地鑽研起來。
也就是說,裴總實際上是繞了一個大圈子。
裴總完全可以直接把裴氏宣傳法的細節教給孟暢,用正向的提成來誘惑他,但那樣一來,孟暢的認識不會有任何改變,他不會深入地研究裴氏宣傳法,還是會以一種混日子、早日還債的心態在騰達打工,不會真的跟騰達同心同德。
但現在,孟暢在很多次拿到底薪、受到很多挫折之後,明悟了很多的道理,心態也發生了轉變。
這樣一個廣告營銷部的負責人,才是裴總所需要的!
而在確定了孟暢已經值得信任之後,裴總讓他來分配宣傳資源,顯然是希望他能夠把裴氏宣傳法在負責人群體中發揚開去,讓整個騰達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都能掌握這種屠龍之術。
那麼之後,整個騰達的廣告營銷工作就可以自行走上正軌,根本不需要裴總再操心了。
所以,這其實就是一個“自動化”的過程!
很顯然,裴總努力地把所有負責人們都培養成多面手,就是希望自己不用再親力親為,而是各個部門可以自行制定發展規劃、互相配合聯動、自行進行宣傳營銷。
以前全都是裴總自己辛辛苦苦地手動組裝,但他也一直在努力地搭建“自動化生產線”。
等這條自動化生產線搭建完成了,騰達就可以真的完全不依賴裴總,而是一直完美地在裴總的指導方針和騰達精神的指引下,自行發展!
到時候無論是誰,想要改變這種模式,都會遭到全公司從上到下的打擊和抵制。
突然想到這一點,孟暢莫名地有了一種非常震撼的感覺。
裴總果然不是一般的企業家,跟其他公司老闆想的真的完全不是同一個次元的東西!
其他的老闆只是在想,怎麼能多搞點利潤,今年換車,明年換房,或者再琢磨琢磨錢多了怎麼移民。
但裴總不是,裴總從不考慮這些東西,他從頭到尾都只在考慮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把騰達打造成一個真正“無敵於天下”的集團公司!
讓整個騰達,都變成自己人格化的延伸,這樣一來即使裴總退休,只要這種精神不斷傳承,騰達也能夠按照他規劃好的路線一直髮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