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通解釋下來,張楠已經是心悅誠服。
太有道理了!
順著張元的思路,她繼續往下捋。
“也就是說,受苦旅行本質上,是為了糾正不正確的工作觀和勞動觀。”
“對於那些目標驅動的負責人來說,受苦旅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這會讓他們反思這種異化狀態。”
“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會走上快樂工作的正路,這時候受苦旅行自然也就找不到他們了。”
“所以,如果不想去受苦旅行,達到裴總對我們的期望,就得……努力整活?”
“至少要向裴總展現出,我們的思想觀念已經轉變,已經進入了快樂工作的狀態?”
張元點點頭:“沒錯,肯定是這樣。”
“但具體應該如何整活,這就得靠負責人們根據本部門的實際,制定出更適合自己的方案了。”
張楠微微點頭,陷入了沉思。
她原本的目的很簡單,只是想向張元請教一下,逃避受苦旅行而已。
沒想到這一問,不僅問出了標準答案,還有意外收穫!
關鍵是明確了一種更正確、更高明的工作狀態,與之相比,避開受苦旅行反而變成了相對次要的事情。
張楠問道:“這個辦法,可以跟別的負責人共享嗎?”
張元點了點頭:“當然了!”
“裴總如此大費周章地提醒我們,不就是想讓我們自行領悟之後,互相提醒、互相監督嗎?”
“而且,這個辦法又不是我的獨創,是吳濱先構建了理論基礎,我又結合工作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驗證,功勞不是我一個人的。”
“既然是騰達精神的重要補充,當然要儘快普及開來,不能讓裴總的一片苦心白費啊!”
“當然,讓大家都能少受苦,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批去受苦的負責人們都在幸災樂禍,我跟他們可不一樣。”
“這些人別看現在笑的歡,如果他們再不糾正自己的工作態度,遲早還要二進宮。”
張楠深表贊同。
兩個人懷著大公無私的精神,準備配合吳濱,將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向所有負責人分享。
當然,這種分享肯定不能大張旗鼓,不能做得太明顯,否則不是浪費了裴總的一片苦心嗎?
一定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
……
11月14日,週三。
廣告營銷部,孟暢把已經剪輯好的宣傳片認真看了一遍。
對於這個宣傳片,孟暢非常滿意。
完全拍出了他想要的效果!
宣傳片並不算很長,取景也比較簡單,全都是一些中介的工作日常。
丁希瑤本身就做過很長時間的中介,這些場景對她來說簡直是再熟悉不過,所以在現場完全就是本色出演,既不會過分浮誇,也不會表現不足。
當然,跟那些專業的演員是沒法比,但孟暢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不能讓觀眾真的被感動到了,得讓這片子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細品之後感覺味道不對,那才行。
“嗯,沒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