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總說,以工作為榮、以享樂為恥不一定是正確的,那這句話到底錯在哪呢?”
“單獨拆開來看,這兩句話當然都是沒問題的。”
“難道說……是得合起來看?裴總其實是在暗示我,壓根就不該把它們給涇渭分明地對立起來?”
吳濱覺得,以裴總的工作狂體質來看,裴總肯定不是一個耽於享樂的人,他應該非常沉浸於工作的狀態中,努力地發展騰達、改變一個又一個的行業。
所以,裴總必然不是一個厭惡工作、耽於享樂的人。
既然這兩句話拆開來看都對,那就只能說明它們合起來不對了。
而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兩者根本不該區分得那麼明確!
吳濱突然聯想到了一個觀點,就是“勞動的異化”。
原本,勞動應該是一件能給人帶來幸福的事情。
因為勞動,就是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整個世界創造價值的過程。
就像雕塑家在雕刻作品,畫家在作畫,工匠在製作工具,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原材料變成有價值的藝術品,凝結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完成之後應該是很有成就感才對的。
可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勞動卻變成了一種痛苦,變成了一種壓榨,人們在勞動中感受到的不是創造的快樂,反而是身體受到折磨,精神遭受摧殘。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開始頻繁地強調:工作本身就是痛苦的,但成年人應該努力克服這種痛苦,應該主動承受這種痛苦。
而消費主義則將這種痛苦,轉化為消費的動力。
你工作已經這麼辛苦了,為什麼不買點奢侈品犒勞一下自己呢?
於是,一個完美的“打工人”閉環,就形成了。
勞動帶來的痛苦是因為勞動的異化,而這種異化又反過來被利用,工作和娛樂被嚴格地分割開來,而它們本可以是一體的。
吳濱之前看過這個觀點,認為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慣性思維這種東西,畢竟是很難扭轉的。
而現在他仔細思考之後發現,裴總的說法竟然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讓他重新重視起了這個觀點,並將它代入到裴總的理論中。
“也就是說,裴總對這個小冊子的讚賞,主要是因為它點出了娛樂本身的合理性?”
“之前我將工作和娛樂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種東西,將娛樂完全視為工作的調劑和助力。”
“歸根到底,仍舊是沒有正確地認識到娛樂的價值所在。”
“但裴總告訴我,娛樂不僅僅是愉悅身心、調節工作狀態,有時候,娛樂就是勞動本身!”
“為什麼小冊子的出發點是錯誤的,卻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因為它陰差陽錯地解讀出了裴總對娛樂的重視,把它抬到了一個更高的位置。”
“而我的方向雖然正確,但恰恰是因為看起來太正確了,所以自然而然地忽略掉了一些同樣重要的內容。”
“那這樣的話……著小冊子上的內容就沒必要去澄清了啊!”
“新員工入職以後,只要將小冊子上的內容與騰達精神手冊結合起來理解,不就可以理解到更全面的騰達精神了麼?”
“這個小冊子是錯誤的,但卻錯得很典型,很有啟發,也很有教育意義!”
吳濱突然明白裴總的用意了。
本以為裴總是在強調娛樂對工作的促進作用,但現在看來不是的。
裴總想的更深,他想到的是娛樂與工作可能本身就是一體的,是想改變勞動的異化狀態,讓它變回最本源的樣子!
讓騰達的工作不再是單純的、痛苦的、消耗的工作,而是變成勞動最原本的“創造”狀態。
毫無疑問,這立意又拔高了一層。
看起來,騰達精神手冊又要全盤推翻,更新內容了!
喜歡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請大家收藏:()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