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具有據點機械的搶修能力,可以用物資提升一些據點武器的殺傷力,可以修復據點的外牆。
唯一跟戰鬥能力有點沾邊的是機槍手,在操作據點的重型機槍時換彈速度更快,打得更準,但這種增幅也非常有限,而且想要發揮這項能力,首先必須得佔下一個據點,佔領固定的機槍後才能使用。
此外還存在視角盲區、子彈數量有限等一系列的限制因素。
有一些能夠做成職業的能力,也沒有做到職業中,而是做成了道具或常規技能,比如反偵察。
遊戲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反偵察手段,一種是光學迷彩效果,一種是反雷達效果,前者可以讓自己跟環境融為一體,讓其他玩家的肉眼不易發現,而後者則是讓自己在雷達偵測上消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兩種偵測效果只能選擇其中一種,而且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換,比如大型據點都有雷達覆蓋,而在野外雷達覆蓋不到的地方用光學迷彩更好。
當然為了防止遍地光學迷彩的情況,這些資源會做出一定限制,同時玩家也可以有“小型便攜雷達”這種反制手段。
這個能力其實是可以用來開發一個類似“幽靈”的職業,但閔靜超也沒有這麼做,而是將它做成了一個通用的道具,每個人搜到了就可以用,當然也有一定的數量和時間限制。
閔靜超說道:“在這方面我的考慮是……戰鬥職業雖然看起來區分度更高,玩法更豐富,但在fps遊戲中很容易起到反效果。”
“也就是看起來玩法更豐富,實際上卻讓玩法更單一了。”
“fps遊戲加戰鬥職業的平衡是很難做的,甚至跟fps遊戲的核心是衝突的。”
“fps遊戲必然是一個你秒我、我秒你的遊戲,這是大前提,如果做成oba遊戲那種平衡度,就必須讓遠端職業給近戰職業刮痧,這顯然不合適。”<oba遊戲中,很多射手明明拿著槍,但打一些坦克英雄和刺客還是需要a很多下才能殺得死。
這是因為射手的射程本來就長,如果傷害再高的話,那團戰很可能變成無腦四保一,打起來就全看哪邊射手輸出更狠。
想要保證遊戲平衡,就必須形成一種迴圈剋制的關係,對射手的輸出能力進行一些限制。
但fps遊戲可不能這樣,否則它最基礎的樂趣就沒有了。
要保留fps遊戲的核心玩法,再加戰鬥職業的話,平衡就很難做了。
閔靜超解釋道:“我舉個比較通俗的例子,假如在fps遊戲中存在幾種不同的型別:坦克職業,移動速度慢,防禦高,子彈多;突進職業,位移速度快;狙擊職業,有一定的隱匿效果,遠端傷害高;治療職業,可以給隊友加血。”
“那我問你,新手應該選哪個職業?”
孫希想了想:“坦克職業或者治療職業吧?”
閔靜超搖了搖頭:“如果選坦克職業,你會發現自己變成了活靶子,高手選突進職業到處亂飛你抓不住,然後一套傷害你坦克職業也是直接躺;如果選治療職業,你會發現你全程都唯唯諾諾地跟在隊友身後,但隨便一個敵人就能把你切死。”
“於是治療問,為什麼不保我?別人可能在想,這個奶好菜,怎麼動不動就死?”
“這時候你可能會想,突進職業這麼厲害,我也玩,那麼問題來了,雖然你確實比之前強了,但遇到其他也玩突進職業的高手,你還是白給。”
孫希疑惑道:“不對啊,突進職業這麼強,那遊戲就不平衡了,得削弱啊。”
閔靜超反問道:“那你認為削到什麼程度比較合適呢?”
“突進職業的設定就是位移靈活,高手用的時候殺人於無形,如果你把它的傷害改得很刮痧,那高手乾脆去玩坦克或者狙擊手,這遊戲可能又變成了坦克或者狙擊手的天下。”<oba遊戲做不同的職業,是因為可以做迴圈剋制關係,遠端給近戰刮痧這種事情玩家都可以接受。”
“但fps遊戲裡大家都是拿槍,遠端給近戰刮痧,相當於是直接破壞了fps遊戲的樂趣。”
“可在保留這種樂趣的前提下,fps遊戲就是一個‘你秒我、我秒你’的遊戲,突進職業就是天然有巨大優勢,你要麼一刀砍廢,砍到沒人再玩,要麼就是怎麼砍都達不到效果,高手用起來還是無解。”
“對新手來說就陷入一個死迴圈,不玩突進職業被大佬吊打,玩了突進職業還是被大佬吊打。”
“除了那些真正能玩騷操作的大佬,其他玩家的遊戲體驗都會遭到破壞。”
“fps遊戲的樂趣就在於殺人快、死的也快,新手也可以透過陰人殺死高手,只要不是段位差距太大,怎麼都不會沒有還手之力。”
“所以,這些特殊的機制一定要剋制,位移能力,不管是瞬移、加速還是滑行,能不給就不給,給的越多,玩家的差距就越大,新手玩家就越沒有遊戲體驗。”
“而生活職業的區分很明顯,是為了讓玩家在第二階段的戰鬥中有所分工,有人負責開機炮守點,有人負責搜刮醫療物資救人,有人負責維修機械。”
“想要佔領一個據點之後快速地讓它恢復運轉,就需要不同職業的玩家協調合作,指揮官也必須分配好人手。”
“而不論什麼職業,在戰鬥時的差距都不會太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新手玩家的遊戲體驗,不至於頻繁出現大佬玩家一個人一局遊戲殺幾十個的情況。”
喜歡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請大家收藏:()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