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濱說道:“裴總不希望騰達精神變成一種僵化的、教條的精神,這是裴總從一開始就在強調的。”
“我和崔耿總結出騰達精神手冊,是為了更好地解讀裴總的思想,而並不是要讓它成為某種標準答案,不希望它的存在限制大家的思想。”
“但是現在,卻依舊出現了這種僵化、教條化的趨勢。很多部門為了騰達精神測試的高透過率,透過這種暗示、灌輸的方式,讓統一標準的騰達精神取代了自由思考的騰達精神,這實際上是讓裴總準備騰達精神契合度測試的苦心白費了!”
“所以,裴總說騰達沒有任何進行精神建設的必要性,實際上是指騰達不要像其他公司一樣,有任何直接的、填鴨式的精神灌輸,強調的是一種過程而非結果。”
“裴總希望所有新員工都在公司的氛圍中自由地領悟騰達精神,確立多元思想,而不是用一種解讀方式去把所有人的理解全都鎖死。”
“裴總為什麼要讓各個部門之間互相不要干涉、只專注於自己部門呢?”
“一方面,還是為了鼓勵多元思想,防止騰達精神教條化,變成唯一解釋;”
“另一方面,也是鼓勵各個部門根據部門的情況和特點,闡釋本部門的騰達精神!”
“不同部門的工作各有側重,遊戲部門、電影部門、科技部門、實體行業……每個部門都要用騰達精神指導工作,但每個部門所需要的的騰達精神也是不同的。”
“所以,裴總應該是希望各個部門都能根據本部門的情況和實際需要,去理解騰達精神。”
“至於為什麼說各部門負責人不需要明白,也不需要理解,只需要執行呢?”
“我覺得是因為在執行過程中,大家領會到這一點是早晚的事情。裴總身體力行地告訴大家,騰達精神不是靠灌輸,而是靠自己悟。”
“只有這樣悟出來的東西,才足夠深刻、足夠確信!”
郝雲恍然:“原來如此。”
“裴總是感受到了倡導的騰達精神有一些僵化、功利化的趨勢,所以才決定要整頓思想。不是不要精神建設,而是要讓精神建設以一種更健康、更潛移默化的方式進行!”
“那……我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吳濱毫不猶豫:“我們當然是要堅決執行裴總的要求了!”
“具體地說,我覺得有這麼幾點。”
“首先,騰達精神手冊和具體的騰達精神解讀,就不要再傳播了。尤其是一些難以透過騰達精神測試的人,也不要再給他們提示,讓他們被淘汰掉就是了。在這種工作環境的薰陶下還領悟不了騰達精神,說明這人的悟性不行,思想僵化,確實應該淘汰掉。”
“騰達精神手冊,不能再給任何對騰達精神理解不深的人,因為這樣可能會讓他停止對騰達精神的探索和思考。”
“只有那種對騰達精神理解特別深刻、完全自洽的人,才能獲得騰達精神手冊。在不影響他們原本理解的同時,又可以看到新的角度、新的思考。”
“這樣一來,騰達精神契合度測試的透過率肯定會降低,但這應該也是裴總希望看到的。”
“其次,部門之間不要針對騰達精神有太多的交流,而是要結合部門的實際情況,深挖符合部門需求的騰達精神。每個負責人都應該在原本騰達精神的基礎上,發展出屬於本部門的騰達精神,儘可能不要互相干擾。”
“最後,在發展騰達精神文化的問題上,一定要慎之又慎,要用引導而非灌輸的方式,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氛圍,讓騰達精神不再浮於表面,而是深入沉澱到工作的細節中、沉澱到每個人心底,而不是掛在嘴邊。”
郝雲心悅誠服地點點頭。
果然不愧是對騰達精神理解最深刻的人,這一通分析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好,我這就跟其他的負責人分享一下,嚴格執行裴總的要求!”
郝雲突然想到了什麼,又說道:“對了吳濱,那個七天的帶薪休假我自作主張放棄了,你別介意啊。”
吳濱趕忙說道:“放棄是絕對正確的選擇!”
“其他負責人的思想覺悟都很高,知道騰達精神只能意會、不可言傳,一旦說出來那就變味了,那就限制了別人的思考。”
“這七天的帶薪休假多半是裴總丟擲的誘餌,等魚上鉤呢!”
“說實話,我覺得我現在的行為,裴總不一定會高興。雖然我一直在強調我的解讀不一定是正確的,是在努力配合裴總,但客觀上多多少少也起到了一定的負面作用。”
“所以,我做這個事情可不是為了邀功,單純是為了騰達精神能夠更好地弘揚。把這個功勞給我,那是把我架在火上烤!”
“以後遇到騰達精神的問題,千萬不要提到我的名字,這才是對騰達精神最好的詮釋!”
吳濱的臉上閃爍著一種無私奉獻的光輝。
郝雲頗為感動地點點頭:“嗯,我明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