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水滸有天庭 > 第五三九章 學霸曹操演技深

第五三九章 學霸曹操演技深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源境傳說 英雄聯盟之從零開始 西楚霸王:開局進宮假太監 亮劍:不裝了,是我在輔佐李雲龍 我用武功在三國練兵 景泰太子 大唐:開局乞丐,我掀翻了整個盛唐 水滸有天庭 興漢使命 帶著外掛闖三國 重燃1990 明土無疆 我在大唐當秀男 小二逍遙 星際致富日常 天禧盛世 吾乃韓馥之從三國開始 原始人之我是神棍 興風之花雨 我和英雄有約會

曹操精於兵法,在統一北方起到了積極作用,黃巾起義之後,東漢解體,軍閥混戰。在混戰中,不僅董卓、李傕等涼州軍閥到處屠殺人民、搶劫財物,因而普遍出現了“民人相食,州里蕭條”的荒涼景象。

從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後消滅長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北方大部地區。

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戰爭歷時17年,是曹魏的立國之戰,併為後來西晉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曹操鑽研兵法,有高深的軍事理論,曾熟讀孫武、吳起等前代軍事家的著作,在習諸家兵法的基礎上,寫成《兵書接要》一書,結合自己的戰爭經驗加以論述,可謂“學霸”級大拿。

所撰《孫子略解》,開創整理註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主張“兵以義動”的戰爭觀,強調師出有名,符合道義。在戰略戰術上靈活多變,因事設奇、任勢制勝,兵不厭詐。

在帶兵方面,他治軍嚴整,法令嚴明,一次在行軍途中,曹操傳令:不得使戰馬踐踏麥地,如有違犯,一律斬首。

士兵皆下馬步行,惟恐踏壞麥苗。可曹操的戰馬因受驚嚇踏了麥田。他即拔劍割下自己一撮頭髮,以示處罰,足見執法認真。《通典·兵典》中收錄的《魏武軍令》、《魏武船戰令》、《魏武步戰令》等,也反映了他嚴明的軍令。

也有人說曹操的割發代首是作秀,現代人根本無法理解頭髮在古代的重要性。那麼曹操“割發代首”是不是作秀呢?

從陳壽《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的《曹瞞傳》,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有記載或渲染,說明確有其事,只是立場與態度,《曹瞞傳》與《三國演義》不盡相同。

前者只是客觀描寫,後者則有明顯貶抑,重在說曹操狡詐。其實如果不帶偏見,很難得出這一結論。倘若不信,且讓我們還原一下那段場景——不妨以《三國演義》第十七回潤色的為準:

建安三年夏天,曹操親率大軍,兵發宛城討張繡。此時麥子已熟,但老百姓恐於兵亂,不敢去田裡收割。曹操於是下令:

“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皆斬首。”

有了最高指示,誰也不敢拿腦袋開玩笑,官軍皆下馬以手扶麥,小心翼翼地走過麥田。然而下令者本人卻沒有下馬。

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恰在此時,地裡倏地飛起一隻斑鳩,曹操的坐騎受到驚嚇,竄進了麥地,踩倒了一片麥子。

曹操隨即叫來行軍主簿,令其按規定治自己的踐麥之罪。

主簿一聽,忙說:“丞相怎麼能夠治罪呢?”

曹操這時便講了一番豪言壯語:“我制定的法律,我自己卻違犯了,這樣怎麼服眾?”

一邊說著,一邊還真的拿起佩劍往自己的脖子上比劃,眾人一看,趕快攔住。

這時謀士郭嘉道:“《春秋》上不是寫著麼:法不加於尊。丞相統率大軍,豈可自戕?”

曹操仔細一想,才說:“既然《春秋》上說過了,那我姑且免死。”於是用劍割下一綹頭髮,算作自我懲罰。《三國演義》中“有詩為證”:“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起初曹操在制定不準踐踏麥田的軍法時,有沒有將自己考慮在內呢?無非兩種可能:

一是連自己也計算在內了,但他相信自己絕對不會去踐踏麥田;二是沒將自己當成其中的一員,軍法只是對著別人的。

從後來事情的發展程序看,曹操無疑是“親自”在內的,否則他在馬踏麥田之後,就裝聾作啞不吱聲了,何必又要抹脖子又要割頭髮的?

可見曹操還是一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領導幹部。然而,恰恰是制定軍法的人,帶頭違反了軍法,這一來,就有了好戲看。

曹操說話算數,堅持按原則辦事,不管是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於是就讓人來對他執行死刑。可是那個負責執法的主簿不幹了,他說:

“丞相怎麼能治罪呢?”在主簿看來,法律只是對著下邊的,“刑不上大夫”嘛。

領導制定法律,是要下屬來遵守的,領導只是監督、檢查而已,根本不在範圍之內,你讓我怎麼執行?你看這個馬屁拍的!

此時的曹操,如果就坡下驢,見好就收,也就罷了。他偏不,還振振有詞、慷慨激昂地說:“我制定的法律,我自己就應當遵守!”

說得興起,乾脆拔出佩劍,就要往脖子上抹,眾人一見,趕忙奪下,這個情節,曹操入戲有點深了。

既然有人替你找到理由,你阿瞞也就不必太較真了。假如大家都不睬你,你那個劍是砍下去還是收回來?我猜這個曹操,早已將人間世故揣摩得透透的:

任何時候都不乏奉承上級、關心領導的人物,這一劍用不了靠近脖子根,保準有人前來奪劍求情。於是乎,曹丞相的這個動作就做得惟妙惟肖又栩栩如生。

在眾人勸解之下,曹操取消了自殺的念頭,但也不能就此罷休啊。曹操不愧為天下梟雄,來了個割發代首,既孚了眾人,又罰了自己,兩全其美。

註解《三國演義》的毛宗崗父子看到此處,大罵“奸雄”:好你個曹刑你就這樣給免了!

其實不然,一個最高領導者,要做到以發代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割發在古代是一種“髡刑”,因為古代人都是長髮,用簪子固定,而有身份的人,更是將頭髮看得重要。

這種髡刑雖然對人的身體沒有多大妨礙,但卻造成了精神損傷,可以稱之為靈魂拷問吧。那麼割發代首是多大的犧牲呢?

在漢代,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而儒家思想其中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可見,割發是非常嚴重的。

所以在當時,只有一種人是短髮,那就是奴隸。而且,所有短髮的國家和種族都被視為“劣等”。

喜歡水滸有天庭請大家收藏:()水滸有天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