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亂世,用現代流行語講,大抵就是: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接下來發生的兩件事,終使孫堅的草根人生開始逆襲。
第一件事發生在孫堅十七歲那年,孫堅和老爹行船路過錢塘,適逢以胡玉為首的幾個古【惑】仔正在碼頭上收保護費。
以當時的世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孫堅的老爹也是這樣想的,可孫堅恰恰相反。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啊,孫堅不僅唱的好聽,拿起刀來也絲毫不慢。
孫堅選了一個角度,擺了一個造型,翻身跳下客船,徑自朝案發地點走去。根據《三國志》記述:
“堅行操刀上岸,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
說的是:孫堅卻不顧父親的阻擋,直接衝上前去,一面走一面用手左指右劃,好像叫同伴作包抄之勢。
強盜一見孫堅這副形狀,被嚇的連忙跑掉了,強盜們雖說幹慣了殺人越貨的事,但終究是沒有見過大世面的。見這樣一位器宇軒昂的男人,踩著“五彩祥雲”飄然而至,內心的勇氣自然遜掉了,拔腿便跑,想必是順其自然的。
冒充民警執法,這在現代可是違法的,可在當時,絕對是件相當牛逼的事情。立了一等功的編外人士孫堅,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這位基層幹事由此正式編入執法隊伍:
“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見《三國志》。
郡府裡召他代理校尉之職,由此可見,孫堅小時候就非常聰明,而且有勇有謀,是個非常厲害的角色。在後來的討伐黃巾軍過程中,孫堅有立下不少戰功。
接下來發生的第二件事,卻是頗令領導頭疼的。
原來,會稽有個叫許昭的人物,見漢室衰敗,竟尋思著拉起山頭自己單幹。當然,許昌同志可不像胡玉那樣是個打散工的小混混,那是有組織的,為了給自己造勢,他還私刻了一堆公章,開張了一個“小朝廷”:
“會稽妖賊許昭)起於句章,自稱陽明皇帝。”見述《三國志》。
主管領導一看架勢不對,這不是胡來嘛,可是對方陣容強大:“扇動諸縣,眾以萬數。”同上見《三國志》。
倘若一個閃失,不僅是烏紗帽,恐怕連老命也是不保。焦灼之時,領導想起了作風硬朗的孫堅,便請孫堅吃飯。
領導請吃飯,自然不是為了談人生。晚餐上,領導倒也單刀直入,拍著孫堅肩膀關懷道:
“小同志,聽說你業務能力蠻強的嘛,許昭這小子,刻公章拉粉絲,給我難堪,恰好,我這也有個公章,你尋個機會,把人馬給我做大了。”
其實,明白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張空頭支票。不過,對於有能力的人物,即便是空頭支票,也有套現的本事。
不久,拿著朝廷批文的孫堅,竟在鄉里招得千餘散勇,和領導一個招呼照應,居然把“山寨朝廷”給端了:
“堅以郡司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與州郡合討破之。”同上見《三國志》。
出色地完成了領導交代的任務,孫堅此後的仕途,自然開朗起來,功勞薄上,孫堅從此成了常客。
事業上小有成就的孫堅,自然開始尋思枕邊之事。當然,此時的孫堅,眼界已然不低,於是民間一個來回打量,眼光竟瞄向了待字閨中的白富美吳氏,即後來孫策、孫權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