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卷五九胡三省注:“將、校謂中郎將、校尉。”因此,段煨應該是董卓的親信。
徐榮,《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說:“同郡徐榮為董卓中郎將,薦公孫)度為遼東太守。”
公孫度為遼東襄平人,徐榮與之同郡,應該也是遼東人。同書《武帝紀》說:“曹操)到榮陽汁水,遇董)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
徐榮很可能是董卓軍事力量中唯一非涼州人的大將。《後漢書?董卓傳,說:“王允)乃遣董)卓故將胡珍、徐榮擊之李催)於新豐,徐)榮戰死,胡)珍以眾降。”
據前引《九州春秋》,董卓死後,儘管胡珍奉王允之命,阻止李榷進軍長安,“實召兵而還”,支援李榷。
言歸正傳,前情回顧:東漢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兇狠專橫。各諸侯,舉袁紹為盟主,帶各路兵馬殺向洛陽,討伐董賊。董卓派呂布領十五萬兵駐守洛陽城外的虎牢關。
袁紹派八路大軍前去攻打。虎牢關下呂布連殺數位將領。這時,張飛衝殺上去,連戰五十回合。關羽見張飛勝不了呂布,便舞動青龍偃月寶刀前去助戰。
三匹戰馬,丁字擺開,廝殺三十回合,仍勝不了呂布。劉備掣寶劍,騎馬斜刺過來,三個人把呂布圍在當中,走馬燈般的輪流廝殺,呂布畢竟難敵三人,漸漸覺得難以招架,便朝劉備虛晃一戟,拍馬衝出了包圍圈逃回虎牢關。
虎牢關戰敗後,按照歷史程序,董卓將為保無虞,決定由洛陽遷都長安。他殺死或罷免反對者,劫掠洛陽富戶,焚燒居民房屋、宗廟宮殿,挖掘官民墳冢,驅趕洛陽數百萬人口,劫持天子、后妃,往長安而去。
然後便是王允巧使連環計:董卓脅迫漢獻帝建都長安後,依呂布為心腹,兇橫暴虐,大臣都敢怒而不敢言。司徒王允用貂禪巧使“連環計”,離間董卓、呂布的關係,用呂布除掉董卓。
而李陵則要在虎牢關之戰後,改變歷史,一是偌大一個洛陽,絕不容燒燬,二是他有足夠的實力與手段,除掉董卓,完全不需要如王允般大費周章。
於是,在董卓按照原軌跡要再次遷都長安後,李陵果斷出手了。
這日朝堂之上,漢獻帝劉協一改往日鵪鶉一樣的模樣,大膽喝道:
“董卓,你可知罪?”
文武百官大驚失色啊,董卓是誰?那可是無法無天的董丞相啊,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今天皇帝吃錯藥了?以為虎牢關十八路諸侯打敗了董卓,就萬事大吉了?
虎牢關之戰,雖然是董卓輸了,但並未傷筋動骨,前文有述,董卓的實力仍然十分強大,而十八路諸侯卻是貌合神離……
不過,沒等文武百官勸說皇帝,董卓也一改往日姿態,脫下鞋子,跪伏在地,口呼萬歲請罪道:
“罪臣知罪!罪臣願伏法認罪,都是罪臣一人的錯,還望陛下饒恕罪臣一家老小。”
文武百官們蒙逼了啊,一個個傻了一般,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幹什麼?
而李陵以及漢獻帝劉協、董卓本人、甚至呂布等幾個被李陵控魂的人,則明白髮生了什麼!
雙簧!
李陵透過皇帝劉協與董卓,再演一場戲,漢獻帝劉協需要殺董卓正朝綱,並立威天下,警告地方諸侯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