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為禍朝廷,身為司徒的王允想殺死董卓。而董卓出入陣仗甚大,防護森嚴,必須找一個武藝高強的人去行刺。
當時的董卓已經神憎鬼厭了,王允又是聲望地位甚高的司徒,呂布在王允的唆使下,又考慮到自己和董卓的惡劣關係,因而刺殺了董卓。
話說很快宮外又傳來訊息,說幷州刺史丁原被殺了,麾下大軍散的散,降的降,董卓變得威勢越發大了。
“好戲開鑼了!”李陵笑道,他等的花兒都要謝了!董卓,不過是他眼中的跳樑小醜而已,要不是還有用,他完全可以一指頭碾死。
當然,這時候董卓並不知情,他眼中弱雞一般的少帝劉辯,其實有天大的靠山!所以蹦躂的歡著呢,更是不用皇帝劉辯同意,便:
“自領前將軍事,封弟董旻為左將軍、鄠侯,封呂布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
而他的女婿為他出謀劃策,李儒勸道:“早定廢立之計。”
丁原被滅了之後,董卓最大的敵人也沒有了,整個京城的兵權都在他的手裡,正是廢舊帝立新皇之時,這才是從根本上壓制士族門閥並立威的最佳手段。
於是董卓又擺酒“請”客了,這回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不僅帶著李儒,還讓呂布帶了一千多個弟兄跟著。《三國演義》是這樣描繪的:
乃於省中設宴,會集公卿,令呂布將甲士千餘,侍衛左右。
是日,太傅袁隗與百官皆到。酒行數巡,卓按劍曰:“今上闇弱,不可以奉宗廟;吾將依伊尹、霍光故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有不從者斬!”
群臣惶怖莫敢對。
這回董卓也不像上次開口說讓你們聽聽,我跟你們核計核計,這回不核計了,直接就說“有不從者斬!”
上回丁原起頭反對,結果沒幾天腦袋就沒了,這下誰還敢反對他,文武百官全不敢吱聲啊,“群臣惶怖莫敢對”。
不過宴席上有個人心裡是十分的不爽,誰呀?袁紹啊。
上次董卓“吾欲廢帝”宴會事件,袁紹從頭到尾沒吱聲,這回忍不住了,跳出來了,不跳出來不行啊,袁紹看自己忙活了半天,現在一看都是給董卓鋪路了,再憋著不說話不行了。
《三國演義》中這樣描繪:中軍校尉袁紹挺身出曰:
“今上即位未幾,並無失德;汝欲廢嫡立庶,非反而何?”
卓怒曰:“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
袁紹亦拔劍曰:“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兩個在筵上對敵。
袁紹怎麼敢拔劍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