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不知鳳鳴岐山,兆應真命之主。今武王德配堯、舜,仁合天心;況成湯旺氣黯然,此一傳而盡。賢弟反問,卻是為何?”
申公豹道:“你說成湯旺氣已盡,我如今下山,保成湯,扶紂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
後來的事情,便是顯而易見了,有元始天尊鎮壓,小小的申公豹不過螳臂當車而已,最終不過身死道消,結局:肉身填了北海眼。
要說申公豹一表堂堂,絕不是電視劇中反派的模子刻出來的那樣:長相猥瑣,語言粗鄙,舉動失宜,這種一貫恪守尊奉的反派審美邏輯。
真實的申公豹在崑崙山修道的年數比姜子牙要長,自稱“數千年道行”,而姜尚才四十年,卻屈居其下喊他師兄。
你說申公豹不嫉恨姜子牙嫉恨誰?
道家的高人們喜好逞強,自尊自貴,這歷來的習氣,申公豹能夠代表一大批道教人物。在申公豹的性格特質中,喜歡炫耀自己的強大,自然對後來居上的姜尚始終耿耿於懷。
申公豹心中不平之處,無外乎他申公豹本是異類,修成人身時,卻在姜尚學道崑崙山之後。由是姜尚不過區區七十歲,而壽逾千載的申公豹卻屈居師弟。
論能力,論道法,論掌故,論交遊,申公豹都比姜尚強大。或許你可以容忍你的師兄比你蠢笨,對於申公豹而言卻是萬萬不能。
於是封神榜事件成了導火線,申公豹要拿姜尚發洩憤怒和怨氣。當然,這正是由於姜尚並不比他強,或者說申公豹覺得他比姜尚強,人們總是喜歡欺負弱者,有誰聽過弱者誰去欺負強者的?
申公豹敢拿南極仙翁出氣嗎?要知道,自己臉面朝後的怪相,正是拜仙翁所賜!
不過申公豹以一己之力,想要戰勝代表崑崙元始天尊派系的世間代表姜尚,不過是螳臂當車!站錯了隊,結局自然難免不堪:肉身填了北海眼,真靈化作一道清風徑往封神臺。
說了這麼多,申公豹見姜子牙被生擒,封神軌跡改變,姜子牙一敗塗地,心情是多麼愉悅啊!還記得那句話嗎?申公豹說:
“你說成湯旺氣已盡,我如今下山,保成湯,扶紂王。子牙,你要扶周,我和你掣肘。”
現在回頭看看,趙公明、孔宣拿了一眾闡教高人,申公豹捉了姜子牙,西岐大營群龍無首,即將崩潰,大軍的存在不過任人宰割!
你還說成湯旺氣已盡?風水輪流轉,天命在大商啊!姜子牙,你還能主持封神榜嗎?不能的話,就讓申公豹代勞吧,也對得起你們二人鬥得你死我活了!
到此,劫營可謂功德圓滿,孔宣、趙公明聯手,天下我有啊!不僅如此,連對方的統軍元帥也被生擒了,迴轉商軍陣營,李陵、聞仲得到訊息,立刻再次劫營。
不過與先前只寥寥一小隊“特種兵”模式不同,這次是大軍出動。
先前趙公明等人劫營天晚,此時再來一次,時間已經到三更時分,李陵將麾下盡皆調出,四面攻營,一聲信炮,三軍吶喊,鼓聲大振,殺聲齊起。
道是:
徵雲籠四野,殺氣鎖長空;
天昏地暗交兵,霧慘雲愁殺。
初時戰鬥,燈籠火把相迎;
次後交攻,劍戟刀亂刺。
離宮不明,左右軍卒亂奔;
坎地無光,前後將兵不正。
昏昏沉沉月朦朧,不辨誰家宇宙;
渺渺漫漫燈慘淡,難分那個乾坤。
徵雲緊護,拚命士卒往來相持;
戰鼓忙敲,舍死將軍紛紛對敵。
東西混戰,劍戟交加;
南北相持,旌旗掩映。
狼煙火炮似雷聲,霹靂驚天;
虎節旗如閃電,翻騰上下。
搖旗小校,夤夜裡戰戰兢兢;
擂鼓兒郎,如履冰俱難措手。
最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