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張寧說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臺下的易中天與孔慶東相視一笑,已然明白。
這位朋友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
只是,易中天與孔慶東相似一笑之餘,臺下的其他人,似乎沒有明白張寧的說法。
見此,張寧再一次解釋道。
“打個比方吧,拿金庸先生的小說射鵰三部曲來說,楊過的父親是楊康,這我們都知道。因為神鵰俠侶小說的前傳射鵰英雄傳有交待。但是,如果我們問,楊過的兒子是誰。我相信,大家肯定不知道,當然,也包括我也不知道,因為金大俠沒有寫,自然也沒有人知道。可是,如果我寫了一部神鵰後傳,直接說楊過的兒子是楊不過,那麼,各位,你們會認為,楊不過是楊過的兒子嗎?”
“顯然不會認為對吧,我又不是金大俠,我寫的肯定不是金大俠的本意。哪怕,我的神鵰後傳引用了金大俠的武俠體系以及劇情,但這一部神鵰後傳說到底,與神鵰俠侶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說到這裡,眾人一下子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樣。”
“沒錯,拿另一部小說,怎麼可以去解釋西遊記裡面的問題呢?如果我寫一部西遊記後傳,直接寫孫悟空的師父是通天教主,難道,通天教主就真的是孫悟空的師父了?顯然不是,這在邏輯上面也說不通。”
“高,果然是高。”
“張寧大就是有才,連這樣的問題也能給解答出來。”
拍拍拍。
僅僅只是解答了一個問題,整個錄制現場的氣份就達到了。
眾人紛紛向張寧鼓掌。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在我的另一部作品佛本是道當中,也提過孫悟空的師父。當時,因為劇情的需要,我是將孫悟空的師父設定為準提道人。但這只是說,如果單純以學術來分析,這是不嚴謹的。”
“哈哈,我就知道張寧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有張寧的鐵杆心中暗笑。
孫悟空是準提道人的說法,難道就你們猜出。
張寧大大在佛本當中早就有說,你現在拿出來,張寧大肯定想到了質疑的辦法。
隨後,又有聽眾站了起來,分別問了一些問題。
張寧也一一解答。
“由於時間有限,最後一位,現在只能回答最後一位朋友的問題。”
大概回了十幾分鐘的問題,張寧準備正式開講。
這時,坐在前面的孔慶東,突然站了起來。
“張寧先生,我有一個問題。”
“孔教授,你這一聲先生的稱呼,我可擔不起呀。”
孔慶東是燕大中文系的教授,張寧此前在燕大也見過孔慶東。
在後世,孔慶東也登上過百家講壇。
不過,與其他人不同。
孔慶東講的不是三國,也不是紅樓,更不是歷史,講的卻是金庸武俠。
張寧自小就喜歡武俠,所以對於孔慶東的課,倒是很喜歡。
“哈哈,有什麼擔不起,達者為先嘛,今天你站在講臺,你就是先生。再說,論西遊記的見解,你也確實比很多人有研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