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這一些評論,好像顯得沒有用處。
是的,一般觀眾們不管怎麼評論,可一部電視劇是拍完了再播。你評論的再好,你的建議再好,導演演員們也收工去拍下一部電視劇了,哪怕看你評價的是好是壞,哪怕是看了,也改不了。這直接帶來的,那就是,觀眾們的評論等於沒有評論。
可是,在張寧的邊拍邊播之下。
觀眾們的評論,卻成為了邊拍邊播最為重要的依據。
拍電視不就是給觀眾們看的嗎?
他們喜歡什麼樣的劇情,我們就拍什麼樣的劇情。
他們喜歡什麼樣的戲份,我們就拍什麼樣的戲份。
他們喜歡男主角多出場,那就讓他們多出場。
他們討厭哪一個角色,完全可以將他邊延化,甚至,未來將他消失。
這不是兒戲,也不是瞎玩,這是另一種拍攝技術。
其實,這種邊拍邊播的想法,來源於後世的網路小說。
後世的網路小說,他的模式就是邊連載邊更新。
在連載的同時,作者可以看到讀者的意見。
雖然不盡是所有的意見作者都會吸收,但對於一些好的,作者們還是會接受。
者的評論已經影響了一部小說。
誇張一點的說法,那就是,一部小說,他是由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的。
最終,網路小說也在一邊迎合讀者,一邊不斷創新之下,越來越火。
同樣,張寧認為。
小說需要這樣的模式,電視同樣需要。
為什麼拍電視的時候不看一下觀眾的評論呢?
為什麼明明發現觀眾喜歡哪一類劇情,你偏不去拍呢?
為什麼觀眾討厭的角色,你還總是讓他出現,你這不是跟觀眾過不去嗎?
這種理論看起來很荒誕,但張寧就是這樣推行。
不僅如此,張寧希望未來所有企鵝影片網上的自制劇,都必需按照這樣的模式。
“好吧,我試試看。”
坦尼雖然不是特別的理解,但也覺得張寧說得有道理。
那就按這一些使用者評價的去拍吧,希望,觀眾們會喜歡。
結果,這一拍,那可不得了。
當坦尼按著大部分比較合理的評論去完成他的第7集時,第7集的越獄,徹底點燃了觀眾們的激情。
上帝,大愛呀,導演,你太牛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