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時的企鵝漫畫平臺雖然不錯,但說到底,還是比不上集英社。
因為,企鵝漫畫平臺沒有自己銷售漫畫的渠道。
雖然企鵝漫畫平臺也可以出版,並且有了自己的出版社。
可出版社出版漫畫並不能完全的保證這一些漫畫賣得出去。
相反,集英社不但有自己的出版社,他們還有自己的一部火爆全球的雜志:週刊少年。
透過週刊少年的連載漫畫的方式,集英社每一週都在不斷的向使用者推薦著他們的漫畫。
不過,那一些都成了過去式。
誰說企鵝原創平臺沒有自己的渠道。
超想手機,那就是自己的渠道。
無數多的朋友,他們每天透過超想手機不斷的閱讀漫畫,不斷的尋找漫畫……這一個渠道比之集英社的週刊少年雜志牛叉多了。更為關鍵的是,透過超想手機閱讀漫畫的使用者,他們也給企鵝漫畫平臺,企鵝漫畫平臺的漫畫作者帶來了巨大的金濟效應。<101nove.端上,可能只有1000人訂閱。
那麼,有了超想手機,那麼,現在就有2000人訂閱。
這在電子漫畫收入這一塊,就此提升了一倍,讓這一些漫畫作者創作更為的有激情。
<101nove.端與手機端雙向發力之下,已經有不少漫畫作者可以不透過出版,僅只透過電子訂閱,進而獲得穩定的漫畫收入。這在另一方面,也完全走出了集英社,或者說,完全走出了日本漫畫界的老路。
企鵝漫畫平臺透過與超想手機合作,走出了一條完全創新的漫畫之路。
雖然,現在這一條道路影響還不是很大。
但是,在這裡面,已經有一些漫畫界的大師,資深研究者,看到了這一條道路的希望。
“張總,這是我們這個月發出去的稿籌。”
佳惠將企鵝漫畫平臺的稿籌單子遞給了張寧。
“2億日元,這麼多?”
張寧小小的吃了一驚,沒想到,企鵝漫畫平臺發展這麼快。
“張總,這還只是我們的電子漫畫稿籌,如果包括實體出版漫畫稿籌,甚至加上有不少作品改編動漫的稿籌,我們當月的稿費至少要突破20億日元。”
佳惠大為的激動,“這還得多虧張總遠見,如果我們一直與集英社在傳統的漫畫領域與他們拼,恐怕再努力10年,也趕不上他們。但現在,我相信,不用3年,我們就可以超過集英社。”
“還有,張總,我這裡還有一些國內漫畫愛好者發給我們的郵箱。他說,我們的漫畫平臺非常棒,他現在已經習慣了在企鵝漫畫平臺上看漫畫了。還有的也表示,要是我們國內也推出這樣的平臺就好了。”
國內也推出這樣的平臺?
張寧沒有說什麼,而是問起了佳惠,“你覺得,在中國也推出一個漫畫平臺怎麼樣?”
與日本比起來,國內漫畫還只是一個嬰兒。
甚至,現在很多人都無法回憶,國內有什麼好的漫畫作品。
在人們的腦海裡,都是一些七龍珠,機器貓,蠟筆小新……等等。
如果國內漫畫界再不迎頭趕上,恐怕日本漫畫界又得再壟斷中國漫畫20年。
張寧並不算是鐵杆的漫畫迷,不過,他可是記得,小時候自己對於漫畫的痴迷程度。
只是,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所看的漫畫,同樣還是日本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