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秉鑒,大奶奶說的對,你得聽話,你二哥他、他……”吳氏還沒說完已是淚如泉湧涕泗滂沱。
大奶奶從懷裡抽出手絹來遞給了吳氏,“妹妹,你看我們勸解孩子來了,你也就不要…….唉,老三最是聽話孝順,這點上他們哥幾個哪一個也比不了,道理更是比誰都懂得多,再說,艾香過幾天也就要生了,老三也是要當爹的人了,凡事更是要往開處想……妹妹啊,我看我們老姐倆也就別在這裡嘮叨給他再添煩惱了。”說完,大奶奶帶著吳氏準備往外走。
“母親,娘,我和您們說件事。”
“你說。”
秉鑒緩緩說道:“我想讓二嫂和孩子們般回來住,他們孤兒寡母的不容易。”
大奶奶爽快地說:“這事就不用你操心了,我和你娘在來的路上都商量好了,一會我就讓你大哥和老四把她們娘幾個接回來,也讓你大嫂把房子騰出來,再好好打掃幹淨。”
等大奶奶走後,碧珠走了過來,“東家,我想和你說說這幾個月來行號的經營情況,我知道你心情難過,不知道能不能聽得進去。”
秉鑒點點頭,“說吧。”
“自從你去東瀛之後,咱家陸續承攬了丹麥和瑞典的二船生意,可因來的船體小,貨物少,並沒有賺得多少利潤。回船的採單也都沒有接下來,究其原因,與洋商貿易的大宗商品,無論是瓷器,絲綢,還是生絲、茶葉,自家行號都沒有實力散商可為之倚賴,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有了生意就要臨時抱佛腳四處去尋找貨源,供貨週期沒有保證,價錢上沒有優勢,品質上也保持不了連續穩定。”
秉鑒聽了碧珠這番話,很是驚奇,又是欣慰,他沒有想到碧珠對事情的認識這般準確清晰,真可謂是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他由衷地說道:“不講行號經營如何,碧珠你這見地卻是大有長進,這就是最大的收獲。你接著說。”
碧珠受了誇獎和鼓勵,顯得十分的不好意思,她本以為這段時間裡生意沒有什麼大的起色,秉鑒即使嘴上不說什麼,心裡也定是不高興的。碧珠接著說道:“東印度公司來的那十三艘商船你是知道的,上面的貨物讓‘同文行’承攬去了七艘,讓‘萬和行’蔡家攬去了四艘,最後的二艘讓‘廣利行’盧家都承攬去了。可東家你知道這十三艘船的回船情景如何嗎?我想你猜都猜不到。”
“猜不到。如何情形?”
“東印度公司將三船的採單給了潘家,將剩餘十船的採單都給了盧家……”
秉鑒聽了驚訝,“那說來蔡家是一船也沒做上了?”
“嗯。我聽說蔡家不只是沒做上生意這麼簡單,並且這次虧得很慘。”碧珠說完,給秉鑒的茶碗裡倒上了茶水,她能感覺得到秉鑒正慢慢從沉浸在失去二哥的悲痛中抽離出來,這是她最願意見到的,因為她見到秉鑒如此憔悴也是心疼不已。
秉鑒又是奇怪,“為什麼?”
“盧觀恆接手的這十船採單供應的都是紅茶,並且同樣是……是與我們去年供給咪唎堅人的那般精品正山小種,連外面的幾層包裝也是一模一樣。”說到這裡,碧珠看了一眼秉鑒的神色,秉鑒是聰明人,他一定會知道盧觀恆這些茶葉是從哪裡來的。見秉鑒面無表情,她也就接著說道:“而東家你也知道,蔡世文在武夷山是買了自己大片茶園的,他聽說東印度公司的採單是如此的巨大,又認為自家擁有茶園各樣條件都是優越,對接下采單自然信心滿滿,可也因為時間緊迫,他匆忙應付,也是經驗不足,他心切看不出來什麼,工人也糊弄他,在包括茶葉的採摘、萎凋、揉撚、發酵、複揉,燻焙、複火等工序上都是能簡則簡能省則省,導致最後出來的成品粗製濫造馬馬虎虎,與那盧家的精茶差了好幾個成色,蔡世文想一文不賺賣給東印度公司,英吉利人都是連連搖頭不稀得要的。因為積壓這麼大量的茶葉也是佔用了‘萬和行’大量本錢,蔡世文想在武夷山當地出售變現,可又受到當地茶棧茶販的百般刁難,在這種種情況下,蔡世文巨虧也是在所難免的了。”
“奧。”秉鑒禁不住又想起了清妍在他去武夷山之時給的那些警告,現在看來都在蔡世文身上得到驗證了,他心裡唏噓感慨,也是不免後怕。
“‘義誠行’那裡的生意怎麼樣?”秉鑒問。
“唉”,碧珠嘆了一口氣,“別提了,‘義誠行’這一陣子一單生意也沒有做上,葉上林已經是急紅眼了。給他出資的那些江浙毛皮商人更是急功近利心急火燎地不斷催他接攬生意,可事情往往是這樣,你越急,那生意越不來,聽說急火攻心之下,葉上林已經病倒十幾日下不來床了,我還心思著這幾天過去看看他。不管怎樣,他都是從咱這門裡出去的,算是共事一場,不去看看說不過去。”
“等你去的時候也叫上我。”秉鑒站起來,話語也變得簡短有力,“晚上回家咱開個會,我要重新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