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城納入趙國政務統籌之後,太行武院的觸角便伸了進來。陳均作為少年英才,也獲得了備考資格。
怎料尋子官司打了多年的張涵負責整理備考資料,在其中發現了陳均的名字。
張涵心想,老子好不容易有了個兒子,卻為人所盜。雖多次鬧上公堂,卻難償所願。如今這麼優秀了,可不能便宜了陳韻匹夫,於是乎再起爭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劉正把三位當事人召集起來。
張涵先陳述說:“陳韻盜子私養,枉顧人倫,實屬罪大惡極,必須要重判以儆效尤!”
劉正不置可否,先讓張涵稍安勿躁,便讓陳韻表述。
陳韻說道:“均兒備戰兩院,不可分心。我願意認罪認罰,但求不要影響孩子的前程。”
張涵反駁道:“你少在這裡貓哭耗子假慈悲,你要是真的良善,那就把均兒還給我,自己認罪伏法。”
陳韻哀求道:“我求求你不要鬧了,等均兒考上了太行武院,姓陳還是姓張,我都不會有意見。”
張涵怒道:“那可不成,太行武院一旦錄取,就無法改姓了。若是均兒不能代表張氏參加考試,我寧願他沒有考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韻怒道:“你可是均兒貨真價實的父親,難道為了一個姓氏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毀了孩子的前程?”
張涵冷笑道:“一個不姓張的孩子,有沒有前程無關緊要。”
劉正制止了兩人爭吵,走到另外的房間,準備聽取陳均的意見。
陳均說道:“張父賜予我生命,恩深似海。然而我能有今天,乃是陳父悉心培養的結果。如今兩位父親鬧得不可開交,著實令晚輩左右為難!”
劉正說道:“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你必須要做出選擇!”
陳均說道:“生恩大於天,養恩深似海。若是張父願意原諒陳父當年的犯法行為,我同意改姓!”
劉正帶著陳均的書面承諾回到公堂之上,直接讓張涵閱覽。
過了一會兒,劉正問道:“你的意見是什麼?”
張涵怒道:“陳韻盜我愛子,令我失卻天倫,我絕不原諒,敦請嚴辦。逆子陳均,恢復張姓乃是應有之義,豈可妄提條件。”
劉正問道:“陳韻雖有盜子之舉,培養卻無缺失,你因何憤怒,不依不饒?”
張涵義正辭嚴的說道:“我完全有能力培養均兒,皆因陳韻之盜而失去了用武之地。這份哀傷持續了整整14年,實難原諒。”
劉正平靜的說道:“你所謂的可以把孩子培養好,純粹是假設和臆想。現在的情況是陳均已經被陳韻培養成名揚天下的少年英才,這可是實實在在的成就。你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認為陳韻十惡不赦,卻從未站在陳均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說句實話,陳均能有現在的成就,陳韻功不可沒。不管你有多少理由,都沒有辦法抹殺。”
張涵依舊不依不饒,劉正苦勸無果,只能聽之任之。
陳均小小年紀,卻被身世問題搞得焦頭爛額。從了生父,忘恩負義之名將永伴餘生;力挺養父倒是全了恩義,卻會落得個大逆不道的惡名。
陳均深知,生父的假設完全站不住腳,畢竟家境環境不同,個人際遇也會天差地別。倘若沒有盜子風波,他能不能活到現在都是未知數。畢竟一切皆有可能嘛,或許會更好,或許會更差,甚至會萬劫不復。
十四年的跟隨養父生活,允文允武,少年成名,所結交的人都少年英才,朋友圈子強大而尊貴。這些資源都是養父提供。
陳均想著,陳韻的養恩不容許抹殺,即便是鬧成這樣很難知恩圖報,也不能因為縱容生父而背上忘恩負義的罵名。
陳均找到劉正,陳述了許多替陳韻求情的理由。十四年的教養之恩,再多的錯失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