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勢如破竹,不到一月便連克36城,幾乎動搖了趙國的國本。
趙王劉正怒不可遏,便要集結兵力收復失地。
恰好郭嘉拜入太行書院,劉正便以關羽領兵犯境作為考題令其作答。
郭嘉指點江山,力主按兵不動。趙國獲得太行書院的認可,便是勿庸置疑的正統。魏國征戰西牛賀洲,也是在變相承認太行書院的正統認證資格。燕國也在全力以赴的獲取儒門認證。
值此關鍵時刻,關羽興兵犯境就是打劉備的臉。道理很簡單,燕國爭取孔鄉郡,就是為了獲得儒門認證成為正統。然而關羽率兵攻打代郡,就相當於否認太行書院的認證資格,同時也是變相的削弱了儒門的地位。
郭嘉說道:“關羽來犯,燕國便是理虧。若是趙國針鋒相對,就會讓北俱蘆洲的人認為趙王得理不饒人。”
呂布聽了郭嘉的說法,忍不住的問道:“依先生之見,咱們就不能收復代郡了嗎?”
郭嘉笑道:“呂將軍不必擔心,咱們想要遏制關羽的突破並不需要派兵。更何況整訓已經到了關鍵時刻,這個時候出兵就會令整訓的效果大打折扣,對於趙國的長遠大計來說,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呂布問道:“不用出兵,難道要讓關羽主動退兵嗎?”
郭嘉回答說:“不錯,咱們當前得著力於佈局整個北俱蘆洲,而非一城一郡的得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正覺得言之有理,畢竟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於是就任命郭嘉為趙國軍師,負責統籌安排制霸北俱蘆洲的大計。
郭嘉拿到授權之後,立即命令四大萬人敵將領加緊整訓,提升大軍的戰鬥力。緊接著,他又建議劉正前往南境,與渤海國留守袁尚簽訂和平協議。
這樣一來,就可以無限制的放大關羽興兵犯境的錯失,更可以彰顯正統的氣度。
渤海軍主力在孔鄉郡討伐燕軍,後方留守的袁尚當然得有所表現。帶兵前往孔鄉郡參戰只會拾人牙慧,唯有趁虛而入攻打燕國才有價值。
袁尚前腳與劉正簽署互不侵犯的和平協議,然後就馬不停蹄的集結留守大軍,在兩名萬人敵大將的統帥之下,長驅直入攻打燕國腹地城池。
燕國留守的將領僅有兵境的實力,在渤海軍萬人敵將領面前不堪一擊。袁尚身先士卒,僅僅三天的時間,就攻佔了10郡之地。
渤海國在北俱蘆洲僅有8個郡的地盤,如今多了10郡之地,就有些消化不良了。可是關羽進攻趙國代郡已經帶走了留守的唯一機動部隊校刀本部。燕國的地盤對袁尚來說完全不設防。即便是撈一票就走,這樣的利益也相當的誘人。
袁尚騎虎難下,乾脆命令渤海國全面徵兵,然後把替換下來的二線部隊送到前線整編。反正有兩名萬人敵將領撐門面,也不擔心留守燕國的蝦兵蟹將翻盤。
袁尚再次攻佔10郡的地盤,燕國的不設防真的很誘人。渤海國的二線部隊已經不夠用了,他乾脆對俘虜進行整編,繼續增加前線兵力,保持攻勢。
這樣一來,陷入代郡的關羽就有些進退維谷了。他倒是想學習袁尚就地擴編,可是代郡本來是趙國的地盤,又有正統地位加持,當地百姓對燕軍的入侵深惡痛絕,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搞得燕軍焦頭爛額。
關羽攻打代郡主城,趙國留守大將堅壁清野,死守硬扛,令校刀本部不斷減員。
燕國後院起火,關羽進攻代郡又無法快速突破,無可奈何之際,只得退兵。
郭嘉當機立斷,命令代郡守將田豫整頓守軍,恢復建制,然後亦步亦趨的收復丟失的城池,更是以牙還牙的進入易京郡,讓關羽自行決定守哪邊。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