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第4艦隊打了敗仗,給觀望的許昌寒門敲響了警鐘。
以董承為首的寒門選擇依附荀氏,結果卻讓華雄和華氏元氣大傷,華氏的積累一朝耗盡,再無翻身之日。
汴水戰役,許昌寒門藉助荀氏的嘗試失敗了。那些觀望的寒門沒有辦法,只能尋覓新的出路。
徐氏的家主徐庶召集幾位家主秘密集會,待到眾人就座之後,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諸位,荀氏堅決抵抗華夏軍,從目前的局勢看,許昌易主的可能性很大。待到華夏軍入主許昌,荀氏就得被削弱。可是許昌的平衡不能被打破,這是許昌寒門崛起的唯一機會。”
陳氏的家主陳登聞言,忍不住的冷笑道:“我聽說你當年遊歷九州大陸,竟然追隨一個叫劉備的手藝人對抗人皇峰的天命帝君,想不到如今逐鹿六道世界,你倒是學會了順應天命。”
徐庶說道:“九州大陸,地僅十三州,國卻三分。武皇劉正據其一,所屬勢力可以容納的人才相對有限。更何況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才想要得到鍛鍊,就必須要獲得足夠多的實戰機會。這就是所謂的殊途同歸。我能有今天這般成就,得益於同高手過招。這個世界很現實,跟高手對陣,只要不死,就可以取得長足的進步。”
徐庶的話,讓陳登有了明悟。跟隨對的人,就可以登高望遠。退而求其次,與對的人進行戰鬥,同樣是成長的機會。
天地有輪迴,曾經戰鬥的那些人,到了更廣闊的全新世界,依舊可以揮灑豪情。
劉正執掌人皇世界,跟毗鄰的中原大世界殘酷爭奪。這讓徐庶情不自禁的回想起當年的崢嶸歲月。
陳登嘆道:“九州大陸的征伐,各種謀略手段層出不窮。當年一言九鼎的家族,現如今卻成了苟延殘喘的寒門。”
徐庶苦笑道:“世界無極限,我們看到的東西,會隨著實力增加而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荀氏敗局已定,雖不至於滅族,受到壓制肯定是板上釘釘沒跑了。許昌城這麼大,很多位置不可能長期缺人。咱們若是這個時候站隊華夏軍,就有希望成為與荀氏分庭抗禮的力量。”
陳登與徐庶一拍即合,決定投靠人皇峰,為寒門爭一絲脫穎而出的機會。
就在徐庶和陳登秘密整備力量的同時,荀氏也在籌備反攻,打算替鎮西軍找回場子。
荀彧勸阻說:“汴水雖敗,大勢未崩。咱們還沒有做好決戰的相關準備,建議先緩緩。”
荀攸斬釘截鐵的說道:“董卓敗陣,華雄戰死。那些觀望的寒門眼巴巴的等著看荀氏的態度,咱們若是無動於衷,人心就散了。”
荀攸苦口婆心的勸說,終於讓荀彧改變了主意,整個荀氏統一了思想,決定派出5艘帝級戰艦組成討伐軍,主動進攻華夏軍的後勤重地桃縣。
荀攸帶著5艘帝級戰艦,強攻桃縣。
呂布出城迎戰,重創荀氏的一艘帝級戰艦,遲滯了荀攸的進攻節奏,替大部隊的轉移收縮爭取到了足夠長的時間。
趙雲七進七出殺入荀氏大軍,再次重創另一艘帝級戰艦。
荀氏大軍終於認清現實了,在荀攸的帶領之下穩紮穩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是奪回了戰場的主動權。
訊息傳到汴水前線之後,劉正為了緩解桃縣的壓力,命令大軍對董承的鎮西軍發起決戰。
華夏軍出動6艘帝級戰艦,兵分六路攻打宋州。
董承僅有4艘帝級戰艦,無法全面抵抗,乾脆堅壁清野,退守大梁城。
華夏軍橫掃宋州,到大梁城外集結。
劉正命令大軍強攻大梁城,讓董承壓力山大。
華夏軍雖無過分的舉動,卻也讓董承感受到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
桃縣的戰報又到了,荀攸一步一個腳印,控制了周邊的土地,華夏軍留守部隊的力量受到了嚴重的削弱,反擊的力度越來越小。
大梁城外的劉正收到桃縣戰報,只待命令大軍抓緊時間進攻,爭取打破被動的局面。
華夏軍發力,董承的鎮西軍損失慘重。
就在董承絕望之際,徐庶和陳登帶著兩艘帝級戰艦進駐大梁城。
董承無奈,只得命令徐庶和陳登防守大梁北門。
徐庶和陳登趕到北門之後,立即籌劃城防。
午夜,徐庶化妝拜見劉正,表達了寒門的投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