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調息一日,總算是勉強的壓制住了傷勢。只是武吉戰死,牽扯到了太上皇司馬懿與丞相姜子牙之間的權力博弈,至少這樣的流言蜚語已經深入到了洛陽城中的大街小巷,如果沒有重錘出擊,根本就沒有辦法闢謠。
司馬懿當然不肯背黑鍋,姜子牙乃是奉命幫忙,司馬懿雖然擔心姜子牙會反客為主,卻也沒有膽量掀蓋子。
武吉死了,就相當於有人把心照不宣的暗戰揭幕,直接給挑明瞭弄給世人看。
晉軍本來處於戰略被動,又被人鼓搗出了窩裡斗的劇情,這簡直就是往司馬氏的傷口上撒鹽。
司馬懿為了顧全大局,於情於理都得對武吉的死有個交代。
司馬懿找到姜子牙,直接動用法力對武吉出戰的情況進行復盤。
經過一番努力,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賈充。至於更細節的東西,無法透過覆盤找到證據。
姜子牙以退為進,逼著司馬懿找賈充對質。
賈充接到詔令,馬不停蹄的趕回洛陽,找晉國皇帝司馬炎求救。
司馬炎輕描淡寫的說道:“賈愛卿,流言蜚語的威力很大,太上皇和丞相的佈局大受影響。武吉將軍血戰殉國,總得有人為這件事情負責。”
賈充一聽就明白了,立即推出楊嘯天做替罪羊。
司馬立即下達詔令,命楊嘯天返回洛陽城,與賈充一起拜見姜子牙,接受質詢。
賈充一進入大廳,啥也不說,對著武吉的靈牌嚎啕大哭。哭得大廳中的眾人心煩意亂。
司馬懿看了一眼閉目養神的姜子,沉痛的吩咐說:“炎兒,可以開始了。”
司馬炎點了點頭,卻畢恭畢敬的對著姜子牙施禮。
姜子牙無法繼續保持沉默,只得說道:“陛下乃是晉國之主,凡事皆可一言而決。”
司馬炎再次行大禮,禮畢,才宣佈說:“武吉將軍血戰殉國,舉國悲慟。然而洛陽城中流言蜚語肆虐,無端中傷英烈。朕痛徹心扉,不敢讓英雄流血又流淚。今日質詢參戰之人,旨在替英雄正名,替乾坤樹浩然正氣。九曲黃河大陣第三陣主陣者賈充,上前接受晉國高層的質詢。”
賈充上前,直接取出了作戰計劃,交給司馬炎傳閱,然後就一言不發。
姜子牙問道:“賈充,你作為第三陣的主持,卻把援軍弄得全軍覆沒,這可得好好解釋一番?”
司馬懿看完作戰計劃,立即把計劃遞給姜子牙,強行抑制住憤怒之後,才認真的說道:“丞相先不要忙著責難賈充,你先看完這個。”
姜子牙接過作戰計劃一看,頓時就怒火中燒。
原來當日賈充3人用田忌賽馬的策略奇襲華夏軍的中軍營寨。開戰之前,賈充以華夏三路大軍近在咫尺為由,勸說武吉和楊嘯天慎重。
武吉認為機會難得,堅持全力以赴,強攻華夏軍主寨。
楊嘯天亦是立功心切,轉變立場支援武吉。
賈充獨木難支,只得同意了集體決議。
只不過華夏三路大軍的威脅並沒有解除,賈充趁機提出了擔當外圍警戒和阻擊回援主寨的華夏軍的任務。
武吉和楊嘯天都認定勝券在握,賈充主動放棄分潤大功,當然正中兩人的下懷。
就這樣,賈充在攻破華夏軍寨門之後並沒有趁機擴大戰果,而是收攏兵力執行警戒任務。
怎料3天之後,楊嘯天帶著殘部逃出,還彙報了武吉全軍覆沒的訊息。賈充生怕被回援的華夏軍主力包餃子,這才命令部隊走小路,有驚無險的撤回第四陣,以加強平原君的守陣力量。
姜子牙看到這裡,恨鐵不成鋼的盯著楊嘯天,痛心疾首的問道:“楊嘯天,楊戩恃才傲物,不受約束。你可是承諾過已經完全掌握楊戩的用兵之道,老夫才讓你取而代之。想不到你這個背主之人竟然爛泥扶不上牆,致令老夫折了心腹大將,你就是這樣回報老夫的?”
楊嘯天嚇得魂飛魄散,立即下跪求饒,語無倫次的替自己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