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金光從天而降,直接化成一本書卷落入司馬懿的手中,封面上有五個銀灰色的大字:封神榜副冊。
司馬懿心神一動,書卷自動翻開,上面出現了一段文字:
封神歷劫第一篇,將軍司馬誠戰死於虎牢關東戰場。首戰殞落,晉軍告負;實為國恥,誡之慎之。
司馬懿合上書卷,忍不住的抱怨蒼天不公。
可是老對手諸葛亮橫空出世,執封神榜主持封神之役。虎牢關東首戰,就開啟了斬將立威第一篇。
晉軍失利,軍心士氣皆受影響。
司馬懿為了擺脫被動局面,執倚天劍飛出虎牢關,加入戰場之後大吼道:“眾將且退,看朕拿下華夏大帝,替司馬誠將軍報仇!”
李廣聞言,收起弓箭退出戰團,王雙轉入新的戰團,與司馬信合鬥趙雲。
劉正望著怒氣衝衝的司馬懿,平靜的問道:“朕以國士待將軍,將軍承託國之重,因何謀逆,視帝國為兒戲?”
司馬懿回答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朕有鷹視狼顧之相,不得一輩子卑躬屈膝。五姓挾蒼生之命運,誘朕以利益。朕圖名垂青史,興晉國以代漢秦。一時之間文風鼎盛,騷客風流,或沉迷於曲水流觴,或流連於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更有妙手拾文章,潑墨傳千古。如此種種,當勝過前朝之霸道。天命帝君昔日酷愛開疆拓土,三軍將士苦戰連連卻不得息。海外烽煙急,百姓多餓死。軍費連年漲,負責後勤的五姓也是苦不堪言。朕啟晉業,息刀兵以安百姓,休養生息。方有華夏之四海清平,繁榮昌盛。倚天為憑,朕未嘗辜負帝國百姓之信任。”
劉正嘆道:“汝利慾薰心行悖逆之事,雖無民怨沸騰,卻有天遣降臨。諸葛亮攜天命執封神榜,重開封神之役以定華夏秩序。今朝沙場博弈,爾等亦是咎由自取。”
司馬懿無言以對,遂仗著倚天之鋒銳強行開戰。
劉正見招拆招,不曾退讓半步。
龍牙怒,飛沙走石;倚天吟,翻江倒海。
鬥了幾個回合,青龍出水,攻擊司馬懿的後背。倚天劍雖有屠龍之威,奈何執者不正,難破神龍之防。
劉正覓得良機,並指為劍刺向司馬懿要害。
司馬懿閃避不及時,遭遇重創而倒地。
倚天劍倒轉,沒入石稜中。
神龍以泰山壓頂之勢,欲碾碎司馬懿。
正在這個時候,受嘯天犬控制的楊戩從天而降,三尖兩兩刃刀變成三首蛟,拼盡全力撞開了神龍。
嘯天犬扛起驚慌失措的司馬懿,轉身就逃。
劉正策馬追擊,三首蛟不顧一切的攔截。
虎牢關上鳴金聲響起,晉國諸將退走。
華夏諸軍大獲全勝,軍隊士氣高漲。
諸葛亮於酸棗大營論功行賞,刺激各部積極作戰。
酸棗大營各部積極備戰,你追我趕。
劉正不忍擠佔將領們的正常發揮空間,於是就主動放棄了參加一線大戰的機會。
虎牢關中,司馬懿終於擺脫了生命危險,晉武帝司馬炎御駕親征,授司馬懿皇祖大將軍職務,名正言順的統籌戰事。
對於救駕有功的嘯天犬,司馬炎本能的反應就是引天條為刃,斬狂犬救楊戩以為用。
司馬懿提醒說:“炎兒,嘯天犬之行,酷似司馬氏晉代秦綱。若是不容,恐惹天下人非議。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還因此恩將仇報,這會降低司馬氏的地位合法性。”
司馬炎反駁說:“皇爺爺,正所謂時窮節乃現,板蕩識忠臣。司馬氏造反起家,當然要對同樣依崩背主自立者嚴懲不貸。若是嘉獎嘯天犬,就會讓更多野心勃勃之輩爭相效仿,後果不堪設想。當此之時,咱們必須要推崇忠君愛國之行為,嚴厲打擊背主求榮之叛逆。嘯天犬雖救駕有功,卻敵不過反噬主人之行的惡劣。兩權相害取其輕,朕以為必須要打擊嘯天犬,功過不能相抵,唯有重典方能整肅異端,揚天地之正氣。”
司馬懿嘆道:“炎兒,你是皇帝,朕不能跟你爭。只不過天地重開封神之役,諸葛亮執封神榜主持華夏諸軍。虎牢關東首戰,大將司馬誠戰死。幸有嘯天犬救場,才免除了晉軍一觸即潰的危機。我可得提醒你:嘯天犬噬主,對不起的是弘農楊氏。他的戰場救急,於司馬氏有活命之恩。咱們必須要讓天下義勇之士明白,司馬氏絕非忘恩負義之輩,更不可有恩將仇報之心,否則就會寒了人心。亂世重才不重德,否則就會誇誇其談。道德文章千萬篇,也抵不過在戰場上摘取一顆敵人首級的貢獻。”
司馬炎權衡之後,對司馬懿的亂世揚才抑德理念頗為贊同,於是就封嘯天犬為奉義將軍,楊戩和三首蛟皆為其僕從。
司馬炎金口玉言,再加上聖旨敕封,直接決定了楊戩和三首蛟的命運。狂犬噬主成功,嘯天犬的行為令有心人爭相效仿。
司馬懿也顧不了太多,將弘農楊氏配備給楊戩的部曲撥給嘯天犬統御。
楊氏眾人當然不樂意,轅門覲見司馬懿,哭求公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