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親自進城與徐康見面,把徐庶的信物取出。
徐康認可信物之後,立即表示願意配合秦軍破城。
三天後的午夜,完成訊息對接的秦軍秘密運動到宛城北門。
突然,城中升起訊號煙火,鍾會立即命令大軍發功突襲,吸引守軍的注意力。
距離北城門一里,劉正和徐康正在據點裡換裝。
喊殺之一聲響起,劉正吩咐說:“你是文官,衝鋒陷陣的事情就不要參與了。帝國當年埋下的暗棋,消耗到如今已經沒有幾個了。你現在的價值,不是區區宛城就可以比擬的。”
徐康說道:“陛下保重,北城門的防禦弱點,大部分都已經做了標記。臣就在這裡迎接大軍進城,陛下保重,秦軍萬勝!”
劉正帶領突擊小隊迅速的搶佔攻擊位置,對毫無防備的敵軍進行殺戮。不到一分鐘,突擊小隊就搞定了為數不多的敵軍,開始對北城門進行弱點攻擊。
一小時後,敵軍援軍趕到,領頭的人居然是司馬懿和李廣。
劉正冷笑道:“想不到兩位徵南大將軍都到了,只可惜晚了一步。宛城,秦軍收了。”
劉正的龍牙突然出擊,對北城門的最後一處弱點進行突擊。
李廣見狀,立即張弓搭箭,一箭射中了劉正的後背。
劉正的護甲亮起一道金光,阻止了箭矢的穿透。只不過箭矢上攜帶的衝擊力,推動著劉正撞向了北城門。原本穿透力不足的龍牙,直接破除弱點,北城門的防禦力瞬間清零,碎片撒了一地。
早有準備的鐘會,立即對劉正身後的司馬懿進行火力攔截,趴在地上的秦軍將士趁著裝填的間隙發起衝鋒,徹底控制了城門。
司馬懿望著幫了倒忙的李廣,絕望的吼道:“隴西李氏如此抉擇,五姓坑我誤我。”
李廣平靜的回答說:“至始至終,我都是陛下的山海關守關大將,豈是你這種亂臣賊子可以理解的。”
司馬懿很生氣,抽出長劍就要斬殺李廣。
李廣提醒說:“太上皇,司馬氏馬上就該萬劫不復了,你還要得罪隴西李氏,就不怕滅族嗎?”
司馬懿聞言,便知道於事無補,立即棄軍逃離。
秦軍攻克宛城,虎牢關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進了中軍大帳。
鍾會建議說:“陛下,司馬懿返回虎牢關,肯定會籌備大決戰。我建議秦軍向宛城集結,以主力對主力,打斷司馬氏的脊樑骨。”
劉正同意了鍾會的建議,命令四大軍團向宛城方向集結。
李廣單獨覲見劉正,轉達了五姓的決議。
劉正感激李廣的付出,就要按照約定進行封賞。
鍾會從側門走出,大聲勸諫說道:“陛下,不可明賞李廣將軍。”
李廣怒道:“憑什麼?”
鍾會解釋說:“李將軍臥底敵營乃是帝國機密,肯定不能公之於眾。那麼眾所周知的事情,就是隴西李氏助紂為虐。若是堅持封賞,就會讓不明真相的群眾產生誤會,以為叛逆帝國的行為非但無罪,還能加官進爵。”
鍾會的話,雖然誅心之言,可是也道明瞭一件事情,那就是李廣的動勞不能擺在明面上,留在世人眼中的印象,就只剩下背叛帝國之後的高官厚祿了。
李廣對帝國究竟有多少忠心,劉正也沒有把握。這就導致了給李廣加官進爵的風險係數很高,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
更何況帝國的忠臣義士疲於奔命的時候,以李廣為首的五姓可是改弦易轍,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劉正若是封賞李廣,那就等同於赦免五姓的背叛。
林小妖帶著第一軍團進駐宛城,劉正主動問計。
林小妖說道:“陛下,五姓七望之間的競爭,分寸拿捏恰到好處。隴西李氏背叛帝國,本該誅滅三族以儆效尤。然而李廣助攻破了宛城,功過相抵之後仍有結餘。這樣一來,五姓的背叛風波就會徹底的平息。即便是差強人意,咱們也沒有辦法舉起屠刀,七望不會同意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