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改編之後,軍團的指揮體系徹底的合併,整個軍團只有一個拍板的聲音。參軍負責制定作戰計劃,並監督計劃的執行效果。主將只需要掌控大局,根據形勢需要選定具體的作戰計劃。
隨著軍團內部整飭的完成,官渡的鞏固修復也進入了尾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正決定兩大軍團聯合作戰,並由林小妖統一指揮。
林小妖立即排兵佈陣,由鍾會帶領10萬大軍,攻擊宛城。
鄧艾帶領10萬大軍,進攻晉國大將袁召防守的汝南。
華元帶領10萬大軍,進攻穎川陳氏的核心許昌。
林小妖親自帶領10萬大軍進攻陳留。
劉正擔心陳留的狀況,決定御駕親征。
就在這個時候,北境作戰的第二軍團完成作戰任務,返回官渡休整。
洛陽城的司馬懿得知秦軍分兵出擊之後,立即糾集了隴西李和弘農楊兩部主力。隴西李的代表,就是將軍李廣,弘揚農楊的核心,則是大將楊修。
兩家整合100萬大軍,向東進駐虎牢關,準備開啟虎牢關戰役。
劉正和林小妖距離陳留還有150裡的時候,晉軍向虎牢關集結的情報送到了。
林小妖問道:“陛下,咱們是不是回師官渡,準備虎牢關戰役?”
劉正回答說:“不用著急,虎牢關有第二軍團,趙雲和呂布雙劍合璧,即便是司馬懿親自上陣,也沒有辦法撕開防線。咱們不能自亂陣腳,否則就會被晉軍各個擊破。”
劉正親自指揮戰鬥,大軍攻克陳留。剛要回師官渡,卻收到蕭若蘭的協同作戰請求。
第三軍團負責攻略琅琊王氏,卻久攻定陶不下。
琅琊王氏的領軍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元姬。
蕭若蘭與王元姬旗鼓相當,誰也奈何不得誰。
好在第三軍團在一開始的戰鬥中佔足了便宜,這才形成了戰場上的微妙平衡。
蕭若蘭不想繼續跟王元姬拼耐心,當劉正進入協同作戰區域之後,第一時間就選擇了聯合破敵。
定陶城中的王元姬,也收到了秦軍攻克陳留,準備合擊定陶的訊息。
王元姬召集高層開會,並且提出了南下廣陵的戰略撤退計劃。
王雙反駁說:“未戰先怯,琅琊王氏的精氣神都丟了。即便是僥倖苟延殘喘,也沒有膽量繼續對抗秦國。”
王元姬嘆道:“秦軍南渡黃河,據延津,克白馬,佔官渡,如今更是以秋風掃落葉的態勢拿下陳留,與東線的第三軍團完成了合聚之勢,定陶彈丸之地,無力應對帝國兩大主力的圍攻。更何況司馬懿坐視五姓受戮,鉅鹿張第一個例黴,穎川陳也掉了半條命。咱們琅琊王氏雖強,可是已經被蕭若蘭整成了疲憊之師,根本就沒有辦法迎戰一個半家族的壓力。”
王雙建議說:“司馬懿放棄琅琊王氏,咱們也不必抱殘守缺,乾脆重回大秦帝國懷抱,也好過惶惶不可終日。”
王元姬否決了王雙的建議,五姓受司馬懿撩撥背叛帝國,就已經喪失了回頭的機會。特別是帝國打造第三軍團,就是透過扶植七望取代五姓的地位。
特別是劉正釋放鉅鹿張的魔性,更是給同氣連枝的五姓判了死刑。
陳河戰死,代表著帝國碾碎穎川陳氏的決心。攻破陳留,更是強佔了陳氏的命脈。
王元姬深知消極應對不可取,然而一姓之力,又力所不及,於是就決定躲到角落裡坐山觀虎鬥,有機會就抽冷子撈一把。
可是決斷捨棄琅琊山祖地,事關重大,王元姬的話也不好使。
王雙唱反調,直接延遲了王元姬的說服進展。在這種情況下,安排族人有序撤離就成了奢望。
王元姬心灰意冷,乾脆佛系應對,至於族人的生死,已經不是她可以左右的了。
琅琊王氏撤離速度緩慢,搞得劉正進退兩難。畢竟王氏的背叛影響過於惡劣,一旦捉拿歸案,那就必須要殺無赦了。
可是劉正並沒有打算誅殺王氏族人,只想驅趕一回,讓王氏的人明白背信棄義的後果。,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