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思甜獲得了丁氏家族1/100的產業,還與丁正掌控的丁氏家族結成了戰略同盟。
丁濤的分家獨立,拉開了丁氏家族分崩離析的序幕。
丁思甜的分家大會,才是壓垮丁氏家族的最後一根稻草。
丁氏家族有361人,丁濤分家之後,仍有360人。可是丁思甜分得的產業,居然高達1/100,這就意味著其他成員的份額被削減了。
有人經過盤算,發現丁思甜分走之後,剩下的359人再均分估值,居然比起丁濤分家時的估值少了一大截。
這下就有人開始恐慌了,那些不願丁氏家族崩潰的老人,只得去找丁正討要說法。
丁正無奈,只得合盤托出。丁思甜作為丁氏家族的御用訟師,之前代理的兩起案件,第一個案件敗訴,沒有任何的收益,第二個案件勝訴,根據標的估值,丁思甜就有了合法收益。
丁正也是看到了丁氏家族的訴訟案件會越來越多,這才主動要求丁思甜分家單獨立戶,從而避免丁氏家族打不起官司的局面。
丁思甜的離開,讓很多人意識到了家族產業縮水的嚴重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那些原本投票贊成放棄繼承的人,也不敢冒險了。
分家大勢既成,人丁不旺的主脈反而成了弱勢群體。
丁正無奈,只得拼命的生養後代,試圖憑藉著人數優勢爭奪家族產業的份額。
不到一年的時間,丁正的孩子就由個位數突破了兩位數。
其他人一看,也就跟風生起了孩子。畢竟多一個人就可以多分一份產業,這可是十足的小投資換大回報呀。
五年之後,丁正的孩子突破了三位數。
其他人的孩子也再創新高。最能生的那個人,居然擁有120個孩子。
在這個時候,一直苦苦支撐的丁氏家族終於扛不住了。畢竟有資格繼承家業的成員,在不久之前突破了一萬。這讓那些沒有分家的人徹底的絕望了。再不分家,就趕不上財產稀釋的速度了。
丁氏家族的分家模式,也影響到了陳氏家族和朱家。
陳家乃是書香門第,家族最大的財富就是知識,知識這東西雖不像錢財那般顯而易見,可是人有聰慧,亦有愚鈍。聰明人學富五車,愚鈍的人斗大的字不識一個。
一開始的時候,有人把孩子不聰明歸咎於命運的安排,除了認命之外,就只剩下後天培養了。
可是丁氏家族拼命生孩子爭家產的做法,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陳氏家族。
陳氏家族有人嘗試了一下,發現生的孩子越多,出現聰明孩子的機率就會水漲船高。
這樣一來,大家都開始拼命的生孩子,只要拼出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那就賺了。若是運氣好生了個神童,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
陳氏家族有人生了72個孩子,終於如願以償的獲得了神童。這就刺激了其他人努力生孩子的慾望,家族的孩童數量與日俱增。
這一天,陳氏家族的總管陳經找到陳林,彙報說:“家主,族學的數量不夠了,這事該怎麼辦呢?”
陳林不以為然的說道:“那就安排建設好了。”
陳經嘆道:“老師的數量跟不上,當初一個老師帶3、5個孩子,現在一個老師需要啟蒙100個孩子,這還成了老師的標配。”
陳林問道:“這有什麼辦法,再窮不能窮教育,只能讓老師們辛苦一下了。”
陳經苦笑道:“關鍵的問題是100個孩子中有人聰明,有人愚鈍;有人潛心向學,有人厭學;有人尊師重道,有人調皮搗蛋;更有人自己不學,還不許其他人學。100個學生,只要有1個搗亂,其他人想學好就是天方夜譚。畢竟一個老師每天工作的時間就12個小時,若是他花2小時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就相當於其他99名學生皆少學了2小時。按照陳氏學規:今日事,今日畢。損失的2小時沒有辦法彌補,那就只能放棄了。關鍵是到了新的一天,還會有孩子繼續搗亂,這樣又得有時間被浪費掉。有老師投訴,每個學年都得有1/3的知識點因為各種原因只能進行粗略的講解。畢竟老師預定的教學進度,被突如其來的搗亂中斷之後,就沒有時間舉一反三了。至於課後找補,又被學規明令禁止。實在沒有辦法,那就只能依靠學生自覺了。”
陳林嘆道:“既然這樣,那就以每個學年為單位進行分流,儘量不要浪費好孩子的學習時間。”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