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遜說道:“都尉,若是周瑜奔喪,刑部官員越級彙報的事情就會真相大白,吳國太肯定會知道是你搞的鬼。”
孫權嘆道:“你說的這些我知道,可是周大哥趕來奔喪,我作為弟弟,於情於理都沒有辦法拒絕。”
陸遜說道:“那就找一件比奔喪更重要的事情給周瑜做。”
孫權說道:“除非五家支援周瑜討伐江夏,否則絕無可能。”
陸遜說道:“我去說服他們,大家一起捂蓋子。”
孫權下達詔令:命周瑜完成先兄遺志,攻克江夏,替先父報仇雪恨。
周瑜接到詔令的時候,人已經到都尉府門口了。可是替父報仇乃是孫策矢志不忘的大事,周瑜只能代為完成。
即便是距離孫策的遺容只有一步之遙,周瑜還是放棄了奔喪,以最快的速度掉頭返回前線。
周瑜離開不久,陸遜就回到了都尉府向孫權彙報說:“都尉,他們都同意了出錢,進攻江夏的軍費開支有著落了。”
周瑜回到前線的時候,幾家承諾的物資已經交割完畢。
沒有孫策的掣肘,周瑜的能力以120%的狀態完美呈現。
江夏守將黃祖被誘殺,青龍坊大軍以江夏為跳板攻佔烏林。
呂布望著城頭上意氣風發的周瑜,直接命令大軍撤退。
回到當陽之後,劉正也帶著主力趕到了前線。
龍山內外交困,權衡再三之後打算投降北坊。南北合流乃是大勢所趨,他不想逆天而行。
怎料龍山行事不秘,被馬秋玲查到了蛛絲馬跡。這不是問題,問題是南坊都尉府打算拿馬春花當投名狀,這下可是激怒了馬氏。
馬秋玲化妝前往烏林,與周瑜面談。
周瑜誤把孫權當孫策,居然不知會都尉府,就私自決斷與南坊化干戈為玉帛。
馬秋玲弄死了龍山,卻沒有辦法阻止南坊都尉府的戰略。
孫正和李勤得知馬秋玲的惡行之後,臨陣倒戈投了北坊。
劉正親自接見了二人,將南坊重鎮江陵收入囊中。
馬秋玲坐鎮南郡,與烏林的周瑜成了犄角之勢。
劉正控制了南坊一半的地盤,再以北坊軍自居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劉正乾脆將北坊和南坊合併,將龍國的旗號打了出來。
龍軍之名恢復,劉正任橫江校尉,轄北坊和南坊兩個都尉府。
北坊都尉,由軍功最多的呂布接掌。南坊都尉,則由公孫婉兒走馬上任。
公孫婉兒的南坊都尉府僅有兩位隊長,孫正和李勤各掌一半的兵力。
龍軍與周瑜率領的青龍坊大軍對峙於烏林,南郡的馬秋玲姐妹卻袖手旁觀。
龍軍挾大勢壓向青龍坊,擅長甩鍋的陸遜又向孫權提出了新的建議:讓周瑜背鍋,與龍軍修好。
孫權不願聽從陸遜的建議,於是就詔令周瑜聯合南郡馬氏姐妹,聯合抗擊龍軍。
周瑜迎娶馬氏姐妹,倒是達成了聯合狀態。
然而孫權卻不淡定了,馬氏能夠扶植龍山崛起,同樣可以把周瑜培養成南坊霸主。
周瑜帶兵入主南郡,孫權卻在關鍵時刻斷了前方供給。
馬氏趁虛而入,掌控了新軍的命脈。
周瑜不願意與孫策割裂,只能選擇英年早逝。
魯肅臨危受命,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劉正。
龍軍攻佔南郡,馬氏姐妹流亡朱雀坊,並把南郡當成陪嫁,誘使朱雀坊都尉朱烽北上。
就在劉正準備集中兵力前往筑陽關迎戰朱烽的時候,青龍坊都尉府卻將魯肅革職,換上了名不見經傳的呂蒙。
南坊都尉公孫婉兒帶領主力移師筑陽關,導致留守的孫正兵力不足。
南郡丟了,江陵也無法獨善其身,龍軍徹底的退出了南坊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