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受封火字營將軍,統領5000強弩兵。
韓信以大將軍自領萬中軍,負責支應各方。
劉正登臺拜將,韓信初掌秦軍。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燒到了楚國。
三萬秦軍出武關,兵鋒直指襄陽。
劉正想要見識一下韓信指揮秦軍作戰的效果,於是就隨軍出征。
襄陽城外的筑陽關,就是秦軍需要攻打的楚國關隘。
風字營將軍白起,就是韓信選定的先鋒。
白起出擊,直面楚國大將吳起。
一場激戰過後,秦軍攻佔了筑陽關,楚軍敗退。
秦軍進駐之後,韓信讓白起介紹戰鬥經驗。
“白將軍,透過筑陽關一戰,還請你把秦楚兩軍的優劣詳細介紹一番。”韓信說道。
“大將軍,楚軍忠勇和血性都不差。只不過由於環境過於舒適,從而導致了體格上的絕對弱勢。再加了楚軍的甲冑片面追求透氣舒適,在防禦方面存在著巨大的缺陷。楚軍雖勇,卻沒有辦法抵消秦軍的裝備優勢。”白起說道。
劉正忍不住的問道:“諸位,我似乎聽說過一個傳言:楚雖山戶,亡秦必楚!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待這個說法?”
韓信說道:“西帝,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是人。這就意味著裝備只是加分項。從楚人問鼎的那個故事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楚軍的血氣之勇,在關鍵時刻有一錘定音的能力。”
劉正冷笑道:“既然楚軍在吳起的統領之下有了軍魂,那就打掉楚軍的脊樑骨。”
韓信是用兵大家,當然知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把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轉移到戰場之外。
從攻打筑陽關的過程,就可以看出有吳起存在的楚軍就是一塊不折不扣的硬骨頭。秦軍雖強,硬撼楚軍也會元氣大傷。
更何況韓信用兵,通常都是把攻心手段的威力發揮到極致之後再出手。
秦軍在筑陽關按兵不動,劉正主動擔負起了對楚用間的暗戰。
秦國間諜進入襄陽城中活動,把吳起逃離魏國的前因後果添油加醋的大肆宣傳,甚至連楚軍大營都沒有放過。
屈原找到春申,提出對襄陽城進行輿論管控。
春申拒絕說:“屈大人,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吳起上將軍練兵之能我無話可說,只不過他的私德可就不敢恭維了。”
“就算是不能管控整個襄陽城,至少也得讓楚軍大營不信謠,不傳謠呀!”屈原據理力爭說。
“楚人崇尚言論自由,當然不願意受到管控。我可不能壞了規矩,惡了軍中將士。”春申厚顏無恥地說道。
屈原也是聰明人,他很快就明白了春申的想法。
吳起棄魏歸楚,還替楚國打造了一支精銳大軍。如今正是分享紅利的時候,春申想要獨吞就得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了。
春申想要拿到楚軍的控制權,吳起就是繞不開的一道坎。
假如說構陷吳起會讓春申良心難安的話,藉助秦國的謠言達成目標就沒有什麼心理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