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時的白起,奉命帶領5000大秦鐵騎進攻安邑。
安邑守將公叔衡主動出城迎戰。
兩軍在安邑城西一帶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劉正帶領1000大秦鐵騎,從左翼殺入了魏武卒方陣。
齊裝滿員的魏武卒,實力果然強悍。再加上軍中將校以俠帝為主,齊軍更是韌性十足。
公叔衡統兵中規中矩,卻沒有想到遇到了擅長打大殲滅戰的殺神白起。
劉正的實力比起普通俠帝略勝一籌,在戰場上這一絲優勢,就成了迅速開啟局面的關鍵。
通元仙槍凝聚殺氣,抵消了八成魏武卒計程車氣加持。
劉正一出手就是五連殺,成功的喚醒了大秦鐵騎的霸氣。
通元仙槍在戰鬥中升級為七星聖器,獲得了威壓技能。
魏武卒遭遇了削弱之後,根本就擋不住劉正的突擊。
重灌魏武卒,在速度與衝擊力俱全的大秦鐵騎面前就是紙糊的。特別是劉正作為箭頭,每一槍都會讓魏武卒的防禦漏洞百出。
白起坐鎮中軍,見到左翼開局順利之後,立即按照計劃積蓄力量。
魏武卒方面,公叔衡就開始進退兩難了。倘若龐涓依舊在,魏武卒也不至於捉襟見肘。
只可惜人才風流的魏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良將不足,成了魏武卒最致命的短板。
劉正的突破,讓公叔衡進退兩難。
公叔衡權衡利弊,最終決定調整部署並分出一部分魏武卒加強戰場左翼的兵力。
白起早就盯上了公叔衡。魏武卒中軍方向的動靜,直接讓大秦鐵騎傾巢而出。
公叔衡左支右絀,魏武卒再一次崩潰了。
公叔衡想撤,卻遇到了白起。
魏武卒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最終變成了白起的俘虜。
白起殲滅魏武卒並改佔魏國大城安邑。
劉正論功行賞,封白起為武安君。
攻佔安邑,大秦鐵騎再增加1000人馬,使得大秦鐵騎的總兵力達到了6000人。
戰鬥這麼多場之後,原本進入比賽專用副本的一萬俠帝,已經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淘汰了七成。
即便是大秦鐵騎之中,參賽俠帝的比例也只有四分之一。
劉正獲得的軍功最多,特別是斬殺的魏武卒,基本上都是被淘汰的參賽俠帝。
秦國擁有的參賽俠帝最多,一躍而起成了七國之首。
七國形勢再次發生變化,秦國終於進入了快速擴張時期。
武關前線,王翦興師伐楚。
安邑前線,白起和劉正開始對韓國的飛地上黨動起了心思。
韓信為了禍水北引,直接向韓王獻策拿上黨買平安,並讓上黨太守馮亭向趙國投降。
趙國接手上黨,就與秦國槓上了。
趙王想要保全上黨,就讓趙括帶領輕騎進駐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