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一聽,很快就知道了導師選拔入冊弟子的規則。
合格的人少,會沒有面子。
濫竽充數,損失的就會是負責導師的切身利益。
張雨陵作為四大導師之首,當然既要面子,又要裡子。
只見她取出導師令牌,把神話a區考場的弟子錄入。
隨後就群發了考試的試卷。
劉正開啟玉質的准考證,很快就發現了第一道試題: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請問,此為何解?
劉正見狀,直接在腦海中形成了答案:
道之為物,即為天地。
修道者,即就是為天地立功。
世間有人口吐豪言,以為可以人定勝天。
從這個角度來說,人與天爭命已成常態,修道者更甚。
這樣一來,天地為了可持續發展,對修道者的打壓將會是不遺餘力的。
修道者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也就是說天地並沒有直接限制修道者成長的辦法。
換句話說,就是天地需要自行調節生靈數量的週期會非常的漫長。
天地做不到及時處理修道者氾濫的問題,就只能委託修道者自己進行處理。
天地的做法是很公道的,修道者消滅了多少掠食者,就會獲得對應的功勳。
正道降妖除魔,可以獲得天地功勳。
邪道損人利己,照樣可以獲得天地功勳。
這就是所謂的殊途同歸。
大家都是消滅掠食者,只不過正道提倡以弱勝強,邪道純粹是恃強凌弱而已。
大道爭鋒,正道為了秩序而努力,邪道卻是破壞秩序的惡人。
站在某種程度,大家都是為天地做事而已。
唯有不可言傳之道,才是所有人都擁護的道,更是亙古不朽的道,以及光照萬世的道。
道不曾言,唯悟得之。
達者之道,從之眾者則為大道,從之寡者則為小道。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