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把城池人口當成蓄水池,那麼消耗的資源就是水。
城池人口越多,吸水的能力也就越強。
這很容易影響城池周邊的資源流向。
然而城池人口越多,也就意味著城池本身積澱資源的數量非常的龐大。甚至出現貔貅一般只進不出的狀況。
資源大量流入,不僅會抽乾周邊地區的資源,還會造成資源的流動性降低,最終變成一潭死水。
一城毀百里,越是大型城池,資源的流動性會低到難以接受的程度。
超級城池的資源吸納能力,將是周邊地區的噩夢,甚至會影響城池之間的經濟貿易。
這樣一來,超級城池之間的對等貿易,需要互通有無就得在交通方面下功夫。
物流的速度決定城池的規模。
然而從城池的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交通是影響人口規模的核心要素。
那些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規模會受到限制。
然而那些交通便利的城池,在資源吸納方面的速度將會達到極致。
資源積累得多了,人口增長的速度也會出現井噴現象。
青龍帝國的國策,要致富,先修路。
交通便利之後,結果就是城池規模徹底的失去了控制。
即便是頂貴階層想要人為地限制城池規模,也被城池的吸納能力打敗。
交通便利既意味著運輸成本下降,更代表著城池百姓的生活成本下降。
這樣一來,公路交通觸及的地方,基本上都會發展成了城池的預備區域。
生活成本的降低,自然會有利於人口規模的擴大。
人類以交通為紐帶進行城池擴張,勢必會擠壓其他生靈的生存空間。
長此以往,生靈種族之間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族類失衡的後果,青龍帝國也擔當不起。
為了維持生態平衡,適當的抑制城池擴張就得擺上議事日程。
然而人口增加之後,需要的生存空間就會擴大。
也就是說想要限制城池規模,就得從人口總量方面下功夫。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冉閔的殺胡令,其實都是小規模的人口消減。
以羽林郎和殺胡軍的實力,根本就不足以影響破蜀城的人口增長速度。
每年一百億的新生兒,以及那近乎於百分之百的成活率,簡直就是頂貴階層的噩夢。
再加上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破蜀城每年死亡的人口不足一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