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周瑜吸納的兩位盟友,卑彌呼盜了吳國氣運,劉備也免不了落井下石。
晉軍大營,劉正也被南昌城的一系列變化雷得外焦裡嫩的。
“夫君,南昌城孤立無援,咱們可以攻城了。”甄宓說道。
“傳我命令:以黃忠,甘寧為先鋒,強攻南昌城。”劉正吩咐道。
攻城戰次第展開,劉正為了打擊吳軍士氣,還命人特別擬定了攻城口號——吳宮存國恥,孫權豈為君?
吳軍上下對卑彌呼和倭國深惡痛絕,為了保全有用之身將來伐滅倭國,皆不願在南昌城頭與晉軍死戰。
周瑜無兵可用,只好向建業的孫權求援。
此刻的建業,由於孫權猜忌周瑜在前,又被卑彌呼擺了一道盜了國運。全城上下哀鴻一片,軍心民心皆入低谷。
卑彌呼得了便宜還賣乖,竟然舊事重提,表示願意自薦枕蓆。
孫權輸了國運,也就熄了獵色之心。
周胤將卑彌呼和倭國大軍禮送出境。他還沒有返回建業,周瑜的求救信就送入了吳宮。
孫權輸了國運,正愁找不到替罪羊。周瑜的信,倒是讓他眼前一亮。
孫權打定了主意,要讓周瑜背國運丟失的黑鍋,對於南昌前線的求援信,他一概置之不理。
擺在孫權面前的道路:
一條是積極增援南昌,保住吳國。然後再國人的口誅筆伐聲中遜位,成為永遠的恥辱。
另一條是不管南昌的事情,用周瑜的戰敗轉移百姓的視線。國運之說過於遙遠,唯有晉軍的兵鋒才是實實在在的威脅。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只有周瑜犯的錯誤足夠的大,才能把孫權從罪惡的深淵拯救出來。
孫權最後選擇了要不惜一切代價的保全帝位,至於南昌城的周瑜,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南昌前線,一百萬學生軍分成了四隊,晝夜不停的攻城。
周瑜向建業吳宮派出了幾十波信使求援,均石沉大海。
周瑜無奈,只得放棄了壓制步氏封地的策略,把諸葛恪的大軍調回了南昌城。
劉正居中排程,晉軍各部密切配合。學生軍力壓吳軍的氣勢已成,諸葛恪的吳軍也是杯水車薪,根本就擋不住學生軍的輪番進攻。
南昌城頭,韓誠找到了周瑜,憂心忡忡的說道:“周大都督,這樣拼消耗可不行,晉軍拼掉了學生軍,還有三百萬野戰軍。吳軍拼掉了這支大軍,距離滅國也就不遠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建業方面不支援,我也束手無策,你有辦法嗎?”周瑜問道。
“拼消耗是不行了,直接開啟南昌城頂尖武力之間的決戰吧!”韓誠建議道。
周瑜覺得頂尖武力碰撞風險太大,勝率不高。
韓誠也同意周瑜的看法,只不過頂尖武力碰撞,吳軍尚有一線勝機;若是繼續拼消耗,那就必敗無疑了。
兩權相害取其輕,韓誠有心賭上一回。
周瑜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被韓誠給說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