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城外,黃家村。
“主公!”蒯良對著一個正在編竹蓆的男子喊道。
“想不到這續命丹真有返老還童的功效。”劉表說道:“人年輕了,心也變得年輕了。我似乎又回到了當年單騎入荊州的時刻。”
“荊州之民,盼望主公出山!還請主公以百姓為重!”蒯良說道。
“行了,晉國的情況,你比我更清楚。荊州世家每況愈下,想要來一個絕地反擊。我同意做這個出頭鳥,只不過需要一個契機。”劉表說道。
“崑崙關一戰,周瑜敗退桂林。兵武門韓誠帶著雨花營退守井岡山一帶,與衡山城的星武營對峙。”蒯良說道:“周瑜不甘心失敗,命令諸葛恪帶領四萬大軍北上,已經兵臨江陵城下了。”
蒯良接著介紹荊州大勢。
江陵城黃家在蒯良的安排之下主動協助諸葛恪,拿下江陵之後,又搶佔了公安,烏林,長坂坡三個地方。
荊州方面,黃、蒯、蔡、馬四家公推蒯良為代表,到黃家村請劉表出山,入主襄陽。
劉表分析了一下局勢,覺得大有可為,於是就同意了出山。
一個月之後,劉表被荊州四大世家迎入襄陽城,並且登基稱帝,國號楚。
楚國北奪樊城,西佔筑陽,南略白帝城,東攻長坂坡。
晉國南陽空虛,上庸兵少,永安一帶的主力又到了衡山城。一時之間,荊州世家沐猴而冠,稱王稱霸,把好端端的一塊寶地搞得烏煙瘴氣。
劉表登基之後,大敕天下。封蒯良為白帝王,蔡瑁為樊城王,黃射為筑陽王,馬秉為當陽王。
楚帝劉表擁有兵馬兩萬,坐鎮帝都襄陽。
白帝王蒯良,兵馬一萬五千,攻打夷陵,永安。
筑陽王黃射,兵馬兩萬,兵鋒直指上庸三郡。
樊城王蔡瑁,兵馬兩萬,分兵出擊南陽各地,更有問鼎洛陽的意思。
當陽王馬秉,兵馬三萬,與諸葛恪爭奪長坂坡。
訊息傳到衡山城之後,劉正等人也是目瞪口呆。主弱臣強,區區彈丸之地,居然弄出了一帝四王的荒唐格局。
太史亨掌荊州軍事多年,其家族已經在荊州各地蓬勃發展。
劉表襄陽登基,首當其衝的就是太史家。
太史亨哭求反攻荊州,被劉正拒絕了。
韓誠帶著雨花營虎視眈眈,星武營和太史亨的主力不能動。
如何化解荊州危局,劉正也是絞盡腦汁了。
賈詡建議以防為主,調鎮帥陳志回永安,佈置荊州南面防線;調鎮帥呂猛守南陽,限制樊城王蔡瑁的勢力;調鎮帥郭淮入上庸,擋住筑陽王黃射的西進之路。
至於東面的佈防,鎮帥呂蒙屯兵赤壁,不許諸葛恪窺視柴桑。
交戰區域的預備役緊急編制,只待主將到位就可以完成佈防。
楚帝劉表麾下的四王,四路出擊碰壁之後,立即迴轉各自的封地休整。
這樣混戰了三個月,四王的兵馬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損。好在四大世家底蘊足,很快就恢復了元氣。
楚帝劉表詔令四王進京,共同討論楚國的未來。
白帝王蒯良說道:“陛下,晉國已經完成了佈防,咱們已經失去了繼續擴張的契機。再加上晉國的民治武功深得人心,咱們的將士根本就不願意進攻晉軍防守的城池。”
“依白帝王所言:楚國又該何去何從?”劉表問道。
“荊州與江東乃是世仇,若是揮師東進,肯定會得士卒拼死效力。咱們也可以獲得更大的兵源地。”蒯良答道。
“當陽王,你怎麼看?”劉表接著問道。
“臣以為楚軍應該統一編制,再統一號令,才能大舉進攻長坂坡。若是各自為戰,誰也擋不住諸葛恪的攻勢。”馬秉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