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公然破壞將星公約,劉正鐵面無私的執法。訊息傳到蜀吳君臣的耳朵裡的時候,引起了軒然大波。
劉正並沒有為難司馬師,郭淮和魏軍的交戰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包圍圈中的司馬亮負隅頑抗,衝陣的司馬攸更是身先士卒。
就在劉正以為中心戰場大局已定的時候,何曾突然殺出。
五千魏軍直擊興漢軍的側翼,開啟了一道口子。包圍圈中的司馬亮奮起餘勇,其殘部八百人得以逃出生天。
司馬師得知司馬亮突圍成功,大軍撤回汧縣。
郭淮率部進駐華亭,興漢軍走出祁山,壓迫陳倉。
劉正在華亭召集興漢山莊主要成員開會。
賈詡在會上指出:興漢軍發起滅魏之戰,主動打破四國並立的格局。老牌世家不願意就此退出歷史舞臺,肯定會竭盡全力的拼命。陳群的出現就是明證。
現在事實擺在眼前,興漢軍究竟是以絕對武力清除老牌世家,還是先談談,談不攏再打?
魯肅說:“莊主,從建設的角度考慮,我不贊同大打。老牌世家幾千年的積累,打得再慘也不過是沉默百年就可以恢復元氣了。咱們這些新興世家可就不成了,打贏了拿不到什麼實惠;萬一要是打輸了,把家裡的頂樑柱弄折了不說,還會把好不容易積攢的家當給徹底的葬送。”
“子龍,奉孝,你們倆是怎麼想的,說說看?”劉正問道。
“莊主,我先來拋磚引玉!”趙雲說道:“咱們興義師,伐無道。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可是咱們家底薄!豐年勒緊褲腰帶,還可以支援武力解決魏蜀吳的割據問題。然而華夏的年景不用我多說,各種災難層出不窮。興漢軍以保護百姓為己任,就得準備好應對措施。說到災情儲備,就不可避免的談到資源的分配問題。”
當前興漢軍的基本國策是軍事與民生並重。衍生到資源分配上就是軍費開支佔總收入的三成;基礎設施建設佔總收入的三成;其餘四成由商教刑衛四大部門各佔一成。
以興漢國的軍費配比,僅可供三十萬興漢軍積極戰鬥所需。這樣的戰爭能力聽起來非常的厲害,其實拆解分析之後就覺得捉襟見肘。
興漢國太大了,對內剿匪,對外征戰。兩手都要抓,兩手都得硬呀!偏向哪一方都會是巨大的災難和痛苦。
剿匪不力會失民心,外戰不利得亡國。幾十年的持續混亂,到了最近四十年才算是有了規矩。
自從魏蜀吳建國之後,各方大戰的焦點集中在了荊州和涼州。蜀吳爭荊州,興漢國和魏國爭奪涼州大地。
隨著興漢軍大舉進入荊州和漢中,蜀吳之爭轉向交州。由於交通不便,小仗不斷,大仗也打不了。雙方都想拿下一個完整的大州,對地方的破壞也小到了極點。
興漢軍屯兵祁山堡和潼關。戰場就街亭和華陰城。這就讓更多的州郡免卻了戰爭的破壞,恢復建設的效果極其顯著。
這回街亭開戰,司馬師勞而無功。郭淮部進駐華亭,興漢軍伐魏之勢已成。可是陳群作為長安世家的重要成員,公然破壞將星公約。
雖然說劉正的處置有效的震懾了其他人,但是卻治標不治本!隨著戰爭程序的加快,還會有更多的世家鋌而走險。到時候咱們又該怎麼辦呢?
是寸步不讓的強硬到底,還是妥協之後兩頭不討好。
“莊主,我也說兩句!”郭嘉說道:“當年部分雍涼世家選擇投奔興漢國,現在正好是收穫戰利品的關鍵時刻。這些世家回到家鄉,重振祖業,興漢軍是強有力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