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一直作為鄧艾的副手,獨擋一面的機會少得可憐。諸葛亮六出祁山,雖然說戰果寥寥,但是卻達到了謀士的巔峰水平。
與諸葛亮一較高下,龐統心裡沒底。再說也夠不著,就只能在心裡推演一番。此刻他聽說徐庶到華陰城了,還是主持前線防務的一把手。那顆與同門競技的心又開始活泛了,而且還是一發不可收拾。
劉正很是理解龐統的心情。富貴還鄉,就是為了向鄉人展示個人的成就。人人都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總想著要蓋過小夥伴一頭。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機會,自然是當仁不讓了。
劉正建議讓龐統出戰華陰城,就是想要成全一位謀士的心願。畢竟龐統為興漢軍付出了青春年華,一直兢兢業業。如今公私兼顧,倒也恰到好處。
鄧艾聽了劉正的話之後,認真的說:“莊主,臣不可怒而興師。士元的心態已經崩了,強行出戰只怕會中了徐庶的圈套。倘若損兵折將的話,可就得不償失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士載,你的顧慮很有道理!只是潼關城中,有資格對陣徐庶的只有四個,我和甄宓有誓言約束,你去的話又有以大欺小之嫌。張泉倒是同等級別,在實力上難免略遜一籌。”劉正說道:“算來算去,只有士元最合適。”
鄧艾無奈,只得勉強的同意了龐統出戰華陰城的請求。只是對於後續接應的安排進行了調整,確保出征大軍的歸途暢通無阻。
劉正提醒鄧艾,力保潼關才是主力的任務。魏軍心氣正盛,需要做好戰事不利的心理準備。龐統的出戰只是一次試探,不必過於擔驚受怕。
鄧艾也明白龐統的心態不適合統帥大軍。劍走偏鋒,小打小鬧倒還可以,指揮數萬大軍,那就讓人很沒有安全感。這也是謀士很難獨擋一面的真正原因。
龐統見鄧艾心存顧慮,於是就提出立軍令狀以證明戰鬥的決心。甄宓說道:“各位將軍,戰事千變萬化,相機決斷猶為重要。軍令狀白紙黑字,除了擾亂心智之外,就再無益處了。何必自縛手腳,壞了臨戰時的精明?”
鄧艾也知道龐統求戰心切,再弄出軍令狀約束,那就是逼迫他犯錯誤。戰機稍縱即逝,倘若心中的壓力過大,很容易束手束腳。於是就宣佈軍議結束,各部按照最新部署立即行動。
龐統跟隨張泉出戰華陰城已成定局,張泉接到命令之後,只得趕到潼關鎮帥府請求指導。畢竟龐統高了半級,到時候誰指揮誰得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鄧艾找來龐統,當著張泉的面提出了一個條件,就是龐統只能作為參謀人員存在,不得干涉張泉的指揮事宜。
龐統也知道行軍打仗最忌諱令出多門,毫不猶豫就同意了。張泉吃了一顆定心丸,也就開始安排出徵的事宜了。
張泉把劉民等人安排在龐統的身邊,打算用一群身份尊貴的人約束龐統,從而化解他的求勝心切。
在下命令的時候,張泉明確表示:龐統擁有劉民等人的指揮權。
龐統投桃報李,承諾照顧好劉民等人。
一群熱血沸騰的青年,再加上一個聊發少年狂的龐統。就這樣一個老少組合,壞事的能力絕對不容小覷。
劉正聽說張泉的安排之後,頓時就覺得大事不妙。只是出征部隊為了避免走漏風聲,已經封閉了營門,不與外界溝通。
鄧艾也沒有想到張泉的膽子真的很大,居然敢拿劉民冒險去約束龐統。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