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興漢使命 > 第769章 城外楊村

第769章 城外楊村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皇朝青甲 秦末風雨 大唐稱心 北宋攻略 存亡之秋 神斷大周 帝國的崛起 唐徒 抗戰之無雙戰神 三國之宜祿立志傳 影視大盜 回到過去當神犬 從古代開始的科學生活 重生之大千世界 三國名匠 諜海王者 盛世梟雄 才高九鬥 土匪二當家 功名

司馬懿任命陳群主持九品定製的大計。除了上品的世家已有定數之外,其餘六品均有可操作性。

長安城外,楊村。

村中的貧困戶楊大頭由於在山中撿回了一個老人,讀了幾天書,認得幾個字。他居然被縣裡莫名其妙的選定為楊村中正官。一向神出鬼沒的劉正,恰好帶著賈詡在楊村做客。

“老神仙,這就是中正官的具體的職責。”楊大頭說完,拿出一本制式的小冊子。

劉正接過一看,裡面簡明扼要的指出了中正官的業務流程:

首重家世,即受評人的家庭出身和背景。具體的就是指父祖輩的資歷仕宦情況和爵位高低等。這些材料被稱為簿世或簿閥,是中正官必須詳細掌握的知識。

特別是有外來人員落籍村中的時候,需要進行相關的報備。畢竟家世擺在第一位,也是免於村民欺生的有效途徑。

兼顧行狀,即個人品行才能的總評,相當於品德評語。縣裡提供的總評一般都很簡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優能少”等。

反正一個村子就那麼幾家人,大家的祖宗十八代都不陌生。除了生人落籍之外,都是看著長大的孩子。在行狀方面的品評一般不會出現重大的失誤。至於其中會有多少水分,那可就不好說了。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定品。即確定品級是中正官最重要的職責,同時也是一項得罪人的工作。定品的丫原則上依據的是行狀,家世只作參考。只是那些家世好的人,門生故吏無數。中正官也是人,也不好過於得罪。

隨著門閥世家完成內部的梳理之後,為了堵塞寒門的晉階道路,完全以家世來定品級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也就是說七品是最高品級。出身門閥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與家世匹配的品級。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世間“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楊村作為三無村莊,有百姓一百二十七口,其中適齡青年二十八人。楊大頭作為中正官,僅擁有兩張九品行狀。

當然了,最後定品得由縣裡的中正官一言而決。楊大頭只有向縣裡遞行狀的資格。畢竟楊村太小,要不是為了照顧天子腳下的子民,楊村村民入九品的資格都沒有。

二十八個受評人,只有兩個入九品行狀。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給誰不給誰都是大麻煩。

“大頭,你打算怎麼做?”劉正饒有興趣的問道。

“老神仙,這事好辦,您就瞧好吧!”楊大頭信心十足的說道。

當天晚上,楊大頭在院壩裡召集村裡開會。提出九品行狀授予的辦法。

由於村子接近山林,時常有毒蟲猛獸的侵擾。村裡武力最厲害的楊三寶父子三代為村子流血,積極與毒蟲猛獸做鬥爭。這第一張九品行狀給了保衛村子的勇士,算是實至名歸。

至於第二張九品行狀,當然不能給武力第二的那個人,而是授予了村裡最有智慧的那個人。

村民都很服氣。只是事後賈詡逗那楊大頭,為什麼不明碼標價,至少可以改善生活。反正又不是什麼壞事,利人利己有何不可?

“老人家,一個村子的風氣,學壞容易學好難!”楊大頭說道:“大家都是鄉里鄉親,守望相助!更何況那兩個孩子有了九品行狀,就可以從軍或者是謀職。楊村雖小,也要把最優秀的人才送出去!”

正在這個時候,獲得九品行狀青年的家長拿著醃製的山貨前往楊大頭家謝評。楊大頭堅持不肯收。楊村當前只有兩張九品行狀,至於能不能保住份額,就得看送出去的兩位人才所取得的成就了。

楊大頭不是不想改善生活,而是怕吃拿卡要慣了,會讓楊村的人才失去水準。要是拿了九品行狀的人出了問題,就會禍及全村。本著負責任的態度,當然持身要正。

“文和,你怎麼看?”劉正看著義正辭嚴的楊大頭,突然問身邊的賈詡。

“九品中正制,挺好的!”賈詡回答說。他覺得楊大頭的做法很不錯,把最優秀的人才送出楊村。一旦人才獲得了成功,就會反哺整個村子。

劉正搖了搖頭。楊大頭做為楊村中正官,這第一次寫行狀倒是公平公正,廉潔自律。可是作為楊村的村民,鄰里矛盾不可避免。到時候可以給鬧矛盾的人公平公正嗎?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帶著網購闖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