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的死,讓蜀軍上下不敢拼命戰鬥。吳班不敢出兵救文聘,河灘陣地上的那些蜀軍將士的亡魂,就是在為諸葛亮的失誤買單。
諸葛亮不禁反思第一次兵出祁山的事情。馬謖到山上紮營,就是不想跟優勢魏軍正面對抗。即便是街亭敗了,也讓四萬劍閣軍全身而退。
然而馬謖回到陽平關之後,卻被開刀問斬。要知道死的可不是一個人,而是荊州派的重要支柱。馬良自盡,馬秉出逃。益州張家和荊州馬家的產業,盡歸英雄酒肆。
蜀漢失去了重要的經濟支柱,永安居然被陳到一舉攻佔。馬謖的死,讓原本元氣大傷的益州再遭重創。
諸葛亮一心想要消除派系,卻沒有想到弄巧成拙。吳班更是藉機讓荊州派唯一的軍方代表文聘損失慘重。
擺在帥案上的傷亡名冊,就是對諸葛亮的控訴。那些從南陽拖家帶口追隨蜀帝劉備的將士,居然在五丈原外河灘陣地上變成了政爭的犧牲品。
吳班按兵不動讓文聘的前鋒損失慘重,諸葛亮還沒有理由加以指責。
諸葛亮一心為公沒有錯,益州派的自保也是迫不得已。文聘麾下卻成了替罪羊。
五丈原中,痛定思痛的諸葛亮設定香案,大祭那些死於軍法的將士。特別是馬良,更是成了主祭的物件。
事畢之後,諸葛亮結束伐魏戰事,大軍過陽平關,經南鄭迴轉成都,終其一生,再無北伐之舉。
鎮北將軍文聘帶著三萬殘兵回到陽平關,看著那些陣亡將士的骨灰。蜀漢經濟緊張,傷亡撫卹金削減大半不說,有功將士更是不得賞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諸葛亮故伎重施,打算用自貶的方式抹掉前鋒大軍血戰渭水河灘的功勞。文聘替麾下求賞無果,對蜀漢倍感失望。
諸葛亮勸文聘自請削爵以安將士之心,文聘痛恨蜀漢的無情,封金掛印退隱山林。
戰場上風雲變幻,即便是一場大敗,也有無數立功之人。倘若有功不得賞,誰還會拼命。文聘指揮大軍在渭水河灘殊死大戰,五萬前鋒大軍,僅有三萬回程。司馬懿十萬大軍強攻,蜀漢前鋒有多少立功將士可想而知?
諸葛亮一個自請處分,就相當於抹殺了前鋒將士的所有功勞。這樣的事情換了誰也不會服氣。文聘一走,陽平關就由王平獨自支撐。
興漢軍上庸駐軍強勢進入漢中南鄭,典滿率部前往陽平關。
文聘舊部不願追隨王平,馬謖的事情,是荊州派永遠的痛。
王平退守劍閣。
訊息傳到成都之後,蜀帝劉備痛心疾首的質問道:“孔明,朕的好丞相。自請處分不能當飯吃,可惜鎮北將軍麾下的五萬兒郎。戰死兩萬撫卹金不足,生還將士有功卻不得賞。這就是你的北伐大計?”
“陛下,臣錯了!”諸葛亮請罪說。
“孔明,不要怪朕!”蜀帝劉備說道:“戰爭需要成本,你在雍涼折騰了好幾年。把陽平關弄得天怒人怨底蘊全無。興漢軍輕輕的一捅,咱們就失去了漢中。”
諸葛亮無法回答了。他能怪文聘掛印封金的不忠,還是血戰餘生的前鋒軍將士不義呢?六出祁山耗費錢糧無數,第一次自貶求全的策略有效,可是渭水河灘血戰之後的不功不賞卻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陛下,臣懂了!”諸葛亮大聲的說道:“戰爭要是不賺錢,不如回家過大年!”
“孔明,你要記住:將士們朝不保夕,也不會太在意長遠的利益。有功賞,有罪罰,都需要立即生效才行!”蜀帝劉備說道。他總算是明白了——大義不能當飯吃。百姓的大義就是吃飽穿暖。誰能讓百姓安居樂業,誰就擁有大義!
天下戰事,均圍繞吃飯穿衣展開。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