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莊主好算計!”白衣人苦笑著說道。
“當拳頭不夠大的時候,就只能依靠智慧來彌補了!”劉正認真的說道:“三十年前,我可以接觸的最高層次是隱族九姓;三十年後,我居然可以與五大門派的高層坐而論道了。這意味著人在不斷的成長,見識也在不斷的成長。”
“劉莊主應該知道,世間諸事自有定數。你我強行介入,等於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這可是大因果,將來必須要向天下人償還的。”白衣人實話實說。他不願意介入普通戰鬥的根本原因,其實是不想承擔天地的反噬。關興是蜀軍大將,斜谷道獲救,意味著將來會有無數的魏軍將士橫死。
“閣下既然來到了這裡,有些因果就躲不開!修橋補路人間大德,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理由,都不能橫加阻攔!”劉正義正辭嚴的說道。
白衣人不再多說。斜谷事了,繼續糾纏也是無益,於是就提出了告辭。劉正也不想繼續就因果的問題多說什麼。茶水已冷,不宜再待客。
斜谷戰罷,蜀魏之爭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期。
陽平關,諸葛亮收到陳式和吳班的求援。
諸葛亮開宗明義,令眾將各抒己見。
“丞相,末將以為出兵一事需要多加斟酌。如今武都糧草不足,需要陽平關大營運送。只是人力運糧杯水車薪,無法滿足征戰的需要。還請三思!”鎮北將軍文聘第一個出列陳述利害關係。
“丞相,末將奉命督造木牛,已經打造完畢,隨時可以驗收!”討寇將軍王平出列,報告了工匠營的工作進度。
“武都歸蜀已久,百姓逐漸順服蜀漢!逆魏大都督曹真命費曜搶攻武都,若是不救,只怕民心盡散,天下再無順蜀之意!我意出兵,與魏軍戰於略陽!”諸葛亮一錘定音,決定四出祁山。
蜀軍大將張苞領五萬大軍先行出發,在略陽附近與魏軍費曜部三萬大軍遭遇。
張苞單騎出戰,矛挑費曜。隨後大軍掩殺。
費曜不敵張苞,全靠左右拼死衝殺,才留得一條性命。魏軍大敗退回略陽。蜀軍擇地安營紮寨,準備攻打略陽。
費曜作為曹魏的後起之秀,略陽戰敗影響深遠。
長安城中,魏帝曹丕得知略陽之敗,分別遣使入陳倉和馮翊,急詔曹真和司馬懿領兵十萬前往略陽坐鎮,以消耗益州戰爭底蘊為主。
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屯兵略陽之外,又以木牛從陽平關運蜀糧入前線。為了堪明實情,命司馬昭帶領精銳潛入蜀軍糧道,劫得木牛一匹而歸。
“這就是木牛?”司馬懿看著眼前的一堆木疙瘩,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
“不錯!”司馬昭回答說。隨即命人往木牛倉腹裝糧,又操作機關使其行走。
往復折騰數日,木牛不堪重負散架了。司馬懿突然找到了戰勝諸葛亮的辦法。木牛雖巧,卻是懼怕大火。又試了一回水淹,關節處受潮膨脹,木牛的機括無法自由伸縮帶動,行走速度極其緩慢。
蜀魏對峙的時間長達五個月,負責運糧的王平向諸葛亮哭訴:
軍中木牛大半不堪重負變成了散碎的朽木,陽平關工匠營的打造速度跟不上戰事的需要。
諸葛亮一聽就急了,忙拉住王平的手問道:“王將軍,木牛為什麼會損毀,有什麼補救的辦法嗎?”
“末將無能,木牛均為木製品,長途運糧磨損嚴重!重新整修,最快也要一個月,到時候雨季降臨,糧途受阻,後果不堪設想!”王平不敢隱瞞。
“徵調民夫如何?”諸葛亮不忍北伐大計就此夭折,於是就問出了一個沒有水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