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看著桌上不知名的水果,心裡充滿了成就感。
郭嘉問:“莊主,咱們可以直接前往興漢宮的,為什麼要從許昌出發繞道鄴城?”
劉正說:“奉孝,多走一走,看一看,才知道梅園的真實動態。子敬離開梅園政事堂之後,接手的人做得怎麼樣,得讓咱們親眼見證一番?”
郭嘉說:“這有什麼好看的。凡是做出成績的人,總會有令人詬病的地方。子敬離開之後,不是有人想要翻舊賬追究貪腐嗎?”
劉正知道,做事的人總是會出錯的。即便是現在沒有錯,將來也會出錯。文人相輕,在政績上無法超越,那就用挑刺的手法找到一絲成就感。至少可以搏一個不畏權威的名聲。要是運氣好的話,就可以一舉成名了。
世人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總認為做事的人可以做得更好。如果有什麼問題,那就是沒有做到盡心盡力。想那魯肅替梅園執政三十年之久,由南山城到興漢國;由數萬百姓到一億兩千萬百姓。不僅豐衣足食,還在吃飽的基礎上向著吃好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然而糧食安全新標準一出,就開始有人拿著新標準衡量十年前的舊賬,甚至叫囂著追究魯肅的執政過失。
劉正力保魯肅,只是不想讓做事的人寒心。商君變法死於刑殺的悲劇,不能在梅園重演。摸著石子過河,誰也不知道水的深淺。總不能過了河之後,才反過來苛責過河的時候不應該彎著腰摸石子。
劉正想要告誡劉立,既然已經過了河,就不能再糾結摸石子的時候是不是割破了手。上了岸,就得考慮河邊的路應該怎麼走才能不溼鞋。
劉正的心情很矛盾,他一直都不敢組織興漢山莊的人討論魯肅執政的得失。當初為了推廣土地政策採用的鐵血手段,在現在看來確實讓一部分人枉死。然而很多時候猶豫不決比冷酷無情更可怕。為了更多人的利益,犧牲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正不知道此次梅園之行究竟意味著什麼。是劉立膨脹了想要搬開父親這座大山,還是某些世家自認為時機到了決定興風作浪?
劉正拿起一顆鮮紅的水果,輕輕的放在嘴邊咬下一塊。汁液流進了嘴中,細微的苦澀之後,便是一陣清涼的甘甜。嚐到了,就知味。做事也是一樣,選擇了一種可能,就會得到相應的結果。
郭嘉若有所指的問:“莊主,味道如何?”
劉正似笑非笑的回答說:“奉孝何必投機取巧。我嚐出來的味道與口感,未必會與你親自品味之後的結論相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就是劉正選擇的教子之道了。他不會替劉立選擇,只想在兒子做出選擇之後提供必要的幫助。
就像之前滅夫餘國,劉正只負責解決高階武力,卻不會干涉普通的大戰。興漢山莊的存在,只是為了更好的守護梅園。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念,無論如何都要試上一試,即便是相同的事情,由不同的人來做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同樣是五個女人,劉正可以讓後院安寧,劉立卻弄出了莫名其妙的廢后之議。這就是所謂的差距。
郭嘉無奈,只好學著劉正的模樣拈起一顆果子,拋進口中囫圇吞下。這也是一種態度,既然選擇了做事,那就謀劃周全。不知道果子的味道,就沒有向旁人解說的義務了。難得糊塗,才是最佳的自保手段。
劉正不再逼迫郭嘉,自從當年發生那件事情之後,那道裂痕就無法彌補了。當時的梅園就是摸著石子過河,以為會與隱族抗衡到底。後來發生的事情,郭穎的父親枉做小人。讓而立之年的郭嘉明白了信任也有底線,從那以後不再過問專業之外的事情。
郭嘉不想舊事重提,可是不經意間的舉動,不約而同的勾起了兩人的那份回憶。劉正嘆了一口氣,郭穎父兄的死,徹底的傷了結義三弟的心。
由一顆果子引發的特殊情緒,在靜坐的兩個人之間蔓延。劉正突然醒悟,較量已經開始了,這是陽謀。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