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峻見烏蘭終於明白了,忙點了點頭。確認了廖立與烏雲之間互相傾慕。冰原女子膚白貌美,是男人心儀的物件。
說完烏雲和廖立之間的情事之後,烏蘭又談起了關於烏蘭族在狼居胥城的安置細節。
霍峻問道:“烏蘭,拿下烏德城指日可待,你們不是做夢都想回到祖地嗎?”
烏蘭回答說:“從今天起,烏德城是華夏人的烏德城,是興漢國的烏德城。唯獨不再是烏蘭族的烏德城!”
關於如何攻打烏德城,霍峻的想法是以保持烏德城中建築完整為首要任務。烏蘭不理解他的做法,想要保持建築完整,就得以刀盾兵為攻城主力。這是一種耗損最大的戰鬥模式。
霍峻也不想拿人命填,然而從烏蘭族珍藏的典籍之中發現的蛛絲馬跡,可以見識到當年建設烏德城的不容易。僅僅是奠基階段,就耗費了百年。修建冰屋可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簡單,他也怕烏德城毀了就沒有辦法再次恢復重建。
霍峻知道,以梅園掌握的建築技術考量,重建冰城倒是不足為懼的簡單計劃。難的是需要時間,而且每年的建築期非常的短暫,梅園沒有那樣的精力投入人手。
烏德城建設極其困難,倘若毀於戰火,以當今天下的態勢,梅園只能放棄。狼居胥城的建築材料是土,烏德城則是經過打磨強化的堅冰。冰屋想要既保暖又不融化,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建築週期得以十年為單位進行計算。
霍峻甚至可以想象,進攻烏德城的時候,連弓弩手都不敢投入。一旦冰屋上插滿了箭羽,就會改變其承重。真要到了那個時候,打掃戰場會成為所有人的噩夢。
熊達族人個人戰鬥力極強,只是在數量上不足萬人,需要的居住空間不會太多。擺在興漢軍面前的困難,在於可供利用的戰鬥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又不能使用弓弩覆蓋式射擊。這就是當初烏蘭族可以苟延殘喘的真相了。
攻打烏德城的戰鬥很殘酷,興漢軍為了保住城池有所顧忌,熊達族人卻沒有。製冰為矛的三人戰鬥小組,足以頂住興漢軍一個什的正面進攻。
城牆上的第一個冰屋堡壘似乎並沒中原城池的堡壘規模,更沒有完整的補給配置。霍峻以一個隊一百二十五人組織進攻。
距離堡壘十丈的時候,守軍擲出三根冰矛,紮在了隊伍前方的冰道上面。風雪交加,以冰矛為根基弄成了一處冰牆。人在冰上走,腳底下打滑。
負責進攻的什長無奈,只得繞過冰牆繼續進攻。然而這一轉彎就難以形成嚴密的陣形了。側翼的暴露讓對手找到了可乘之機。
又是三根冰矛呼嘯而至,冰矛碎片四處飛濺。那鋒利的凌角,總有倒黴蛋受傷。這倒是無傷大雅,更可怕的是冰矛碎片散落,成了令人談之色變的積雪神器。人的腳踩上去就會深陷冰渣。要是速度稍微慢了一下,冰渣連成片,深陷其中的腳就拔不出來了。
廖立站在臨時搭建的冰屋堡壘中,透過單筒望遠鏡關注著前方的戰事。第一批次進攻的隊伍已經傷亡過半了,距熊達族人的防線堡壘不到五丈。
進攻方陣每前進一步,都會被醫護兵搶走無數的傷員。吃了大虧的興漢軍將士,再也不敢改變隊形了,只得築冰道推進。
每一尺冰道的修築,都會倒下三個以上的人。仗打得很慘烈。廖立的視線中剛好出現了一根冰矛,目標是一名準備彎腰以盾嵌路的興漢軍將士。
刀盾兵沒了盾,就是冰矛射程範圍之內的活靶子。那名興漢軍將士倒下了。他再也沒有機會爬起來,而是構成了一條人體冰道。
負責進攻的什麼看著戰友化成了道理,轉頭看了身後的十七名戰友。率先踏上了人體冰道。他們這是在用生命鋪路。十七個將士,一個人接著一個人的向前走,沒有猶豫,沒有彷徨!有的只是必勝的信心與勇氣。
連人帶甲修出了冰道,嚇壞了留守的熊達族人。興漢軍將士頂著冰矛而上,當最後一個人倒下的時候,冰道已經到了守軍的堡壘前面了。
負責後續進攻的什以命換命,強勢斬殺了留守的熊達族人。進攻堡壘的第一個什,除了被醫護兵搶走的三名傷兵之外,其餘的人都倒在了進攻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