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后大喬號召百姓守城失敗,無力抵禦西陵軍的進攻。眼看長沙不保,她上慧光明寺請吳國太做主,遂有了駕幸柴桑的主意。
長沙校尉黃柄帶著三千楚宮禁衛剛出長沙城,迎面就碰上了帶兵勤王的全琮。麾下兩萬鐵甲軍,盔甲精良,戰馬雄壯,渾身上下帶著沙場百戰的煞氣。
張昭建議反攻長沙,誰知道大軍才調頭,長沙百姓竟然主動幫助西陵軍守城。全琮見楚宮眾人落魄至此,不願在長沙城外空耗兵力。
孫家眾人剛入柴桑,卻得知吳王孫權以諸葛恪為統帥,張承為先鋒大將,領兵五萬入柴桑護衛吳國太。
張承先期進入柴桑,與老父張昭共議孫家的未來。
張昭以為長沙王自削爵位迎奉叔王倒也說得過去。只不過王太后大喬以及喬國老的安撫工作必須要做好。喬家的利益不容損害,必須要讓喬氏一族安心。
張承向老父求計,張昭建議孫權先散佈欽慕大喬的流言,試探喬家對續接姻親關係的態度。
大喬與孫策伉儷情深,對於散佈謠言的人寧可錯殺,絕不放過。只不過喬家的態度就有些暖昧了。孫策失蹤,喬家地位不穩。要是不能續接姻親關係,用不了幾年喬家就會從江南一流世家跌落為不入流。
喬家有名氣的女人,小喬的兒子周胤在吳國為將,再加上週瑜人在江都,迫其再嫁孫權喬家也沒有那個膽量。唯一可以利用的女子,就是丈夫失蹤的大喬了。
孫權只在乎名正言順的拿下楚地,至於娶不娶大喬,倒也不是那麼的迫切。
柴桑英雄酒肆的負責人見楚地老臣有意迎奉吳王孫權,更是有意迫使王太后大喬改嫁。喬家為了固寵,也只能屈辱的認命了。英雄酒肆的負責人以為事關重大,忙向梅園送出了急件。
劉立收到訊息,飛鴿傳書興漢山莊。畢竟孫策人在興漢山莊,有些事情不能隱瞞。
孫策修煉出關,與呂布大戰一場!痛快淋漓的流了一身汗之後,又洗了一個熱水澡。
其實孫策的心中有一個夢想,就是與劉正真刀真槍的大幹一場。來一回王者之間的對決。
劉正沒有理會孫策的邀戰,直接把梅園轉呈的柴桑情報丟給了對方。
孫策看完之後,臉色十分陰沉的說:“莊主……”
劉正擺了擺手,緩緩的開口說道:“你不用說了,下不為例!”
孫策連夜離開了興漢山莊,直奔南昌而去。
郭嘉說:“莊主,孫伯符?”
劉正說:“孫家一門雙傑,與袁門雙驕有些類似,既是家門大興之兆,又是家門不幸!孫伯符是個聰明人,要是不回來,江南的地就不夠分了。”
郭嘉明白了,孫策迴歸興漢山莊。孫劉共爭楚地;倘若不回,三家打成一鍋粥,更加有利於梅園的統一大業。
孫策風塵僕僕的趕到南昌,夜闖吳王孫權的行宮。
孫權大驚失色:“哥!”
孫策神情複雜的說:“仲謀,你長大了!”
孫權無言以對,為了侵佔楚地,吳宮不擇手段。如今孫策就在面前,什麼樣的解釋都難以釋懷。兄弟再見卻成了這般光景,孫策有些意興闌珊了。
當年拼命的開創基業,卻是費力不討好。親弟弟欺凌長嫂侄兒,讓孫策的心裡十分難受。
孫策不想敘兄弟情,只公事公辦的提出了楚地歸吳的三大條件:
其一,大喬的事情不必再說,孫策會帶走自己的老婆。
其二,兒子孫紹自削王號,請封上虞侯,作為孫家支脈代代相傳不可斷絕。從此之後,不問政,不掌軍,只做一個富貴閒人。
其三,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張昭的丞相大位不容動搖。至於周瑜,水軍大都督的位置必須要保留,周家永鎮柴桑,不得削權削爵。
孫權不想受制於人,哪怕是親哥哥也不行。八百解煩軍出動,準備困殺孫策。
孫策提槍上馬,只出了一招,八百解煩軍脫力倒地。
孫權大聲質問:“大哥,你有這般武力,為何不統帥江南豪傑北伐中原?”
孫策說:“仲謀,你不懂!有將星公約的存在,誰敢越雷池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