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老祖進入泉州,安排好江南事務的周家老祖也趕到了。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周家老祖提議兵貴神速。
即就是親自出手摧毀麒麟軍主力,以十萬帶軍兵臨山海關。公孫老祖說:“周兄,四方大姓制定的內鬥底線,誰敢踐踏?”
周家老祖說:“梅園的頂尖戰力有三位,咱們以二對三,勝算不大。即便是到了山海關,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李家老祖利用了咱們,以潼關為投名狀換封狼山,霍家竟然成了喪家之犬。”
公孫老祖說:“我等的就是霍家老祖。霍家與李家的仇恨,隨著李家投效梅園轉移到了軒轅家的身上,讓他對付軒轅無雙不成問題。”
周家老祖一聽就明白了,公孫老祖親自對付的人,肯定是東方月。畢竟兩家之間的爭鬥,已經持續了幾代人。
只不過周家與黃家一直相安無事,倘若周家老祖出手對付黃忠,勢必會挑起周黃兩家的矛盾。然而固本五姓中的李、呂兩家已經做出了選擇。再加上四方大姓對梅園的絕對支援,剩下的三家為了自保,必須要抱團取暖。
一天之後,霍家老祖趕到泉州城。三人會面之後,立即奔赴山海關。戰爭打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就是利益交換了。
除非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否則談與打之間的變換,就是正統與叛亂之間的主旋律。真正決定華夏命運的人,是亙古長存的四方大姓。
霍家退出封狼山,李家老祖可以強勢進駐,關鍵在於四方大姓對梅園的支援。這是李家與四方大姓的利益交換。
尖端武力的較量,才是利益劃分的真正主流。當初那種爆發戶式的發展模式,短時間內不會有問題。當大局已定之後,只有利益交換,才是擴張勢力的唯一手段。
中原歸屬梅園,其實是以軒轅山為首的世家選擇了興漢國作為華夏正統。公孫家偏居一隅,身為固本五姓之一,卻試圖凌駕於四方大姓之上。這是頂級世家所不允許存在的情況。
華夏正統作為隱族九姓共同推舉出來的代言人。是四方大姓掌控之下的第十姓。其實力與固本五姓只在伯仲之間。
一旦華夏正統的實力超過了固本五姓,只要存在威脅四方大姓的可能,就會被新的家族取而代之。歷代帝王深知四方大姓的絕對掌控,通常都會盡力的分散底蘊。
梅園以土地凝聚百姓,以提高糧食產量的辦法來增加土地孕養百姓的能力。世界地圖的橫空出世,讓四方大姓努力的向外擴張,不再透過戰爭來緩解人地矛盾的壓力。
糧食問題是誘發戰爭的根本原因。以華夏的生產力水平,滿足十數億人口的需求不成問題。然而掌控華夏糧食儲備的,是隱族九姓。
東漢光武大帝與世家共天下,隱族九姓地位超然。掌握尖端生產力的世家不納稅,透過商貿手段掌控了國計民生。
河北張家一脈,僅以鉅鹿方寸之地,居然攪動八方風雲。天下張的威脅引起了四方大姓的警惕。紛紛派出代表針對張家。
固本五姓以為有機可乘,居然劃地為國。李家亂了大漢綱常,洛陽焚,長安亂。諸侯討董,李家勢微;霍家扶持二袁,一時之間聲勢浩大,竟然與四方大姓的軒轅和東方兩家分庭抗禮。
要不是袁術的膽大包天引起了南宮家的反感,霍家也不至於亂成一團。頂級世家之間的較量,通常都是以十年為單位計算。所有的佈局謀劃,數十年才能見分曉。
李家插手華夏局勢,敗了!霍家企圖佔據中原正統,也在各方的聯合打壓之下功虧一簣。直到李家攻克封狼山,霍家損失慘重。梅園的正統地位才被四方大姓真正的認可。
霍家老祖不甘心失敗,想要集結最後的力量在山海關博上一回。四方大姓似乎有了計劃,想要讓固本五姓中的三家換人。
山海關北的燕山之巔,黃忠手持射日弓,站在一塊大石頭上眺望遠方。身後十二將排成兩排,手握神弓,腰懸長劍。
周家老祖盯著黃忠,漫不經心的問道:“江夏黃家,也要做螳臂當車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