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漢軍要是敗了,無力養侯的軍功侯就會失去原有的地位,到最後完全被文臣集團壓制。
武將集團為了自保,就一定會出現養寇自重的奇怪現象。
這應該算是武將集團的絕地反擊吧?
也就是說一旦文臣集團佔據了優勢,就會限制興漢軍的發展,從而讓武將集團成為一把聽話的刀,需要的時候拿去砍敵人,不需要的時候就倒過來來自相殘殺,一杯毒酒葬忠魂,從此軍中無良臣。
“賊配軍”三個字一旦出現在軍營之中,興漢軍就會被後人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先秦時期,名將章邯以囚徒成軍出戰,這可是犯了秦軍的大忌,戰國雄秦,一直都是耕戰立國,百姓之家都以從軍光榮。
章邯的囚徒軍,讓老秦子弟羞於與作奸犯科之徒為伍。本來鐵板一塊的秦軍,居然被就此被兩極分化了。
驕傲的大秦邊軍,至始至終都不肯與囚徒軍通力合作。
這也是後來西楚霸王項羽坑殺了二十萬囚徒軍,根本就沒有激起老秦子弟的血性抗爭的真正原因。
在老秦子弟看來,作奸犯科的人就是該死,項羽只不過是為民除害而已。
文臣集團佔據上風之後,會不會也把興漢國的流放呂宋島政策,修改為刺配充軍,從而達到羞辱武將集團的目的呢?
這個險誰也不敢冒,興漢王劉正飽讀史書,當然心知肚明——興漢軍的地位,將會永久的決定著興漢國的前途和命運。
至於有人打著鮮明的旗號反對流放呂宋島,想要改為流放充軍最前線。
這個提案被興漢王劉正毫不猶豫的否定了,同時出臺了一項新的政策——凡是想要加入興漢軍的人,必須要身家清白,凡是作奸犯科的人,一律淘汰。
辛毗就親自淘汰過數萬下山務農的山賊子弟兵。
就連最普通的後備役,那些人也沒有資格參與,只能務農或者是做工。
好在興漢國勞動力緊缺,這才沒有讓那些人失去希望。至於能夠考上南山軍校的人,興漢王劉正倒是沒有提出限制條件。
興漢軍能夠保持強大的戰鬥力,從軍光榮是最根本的原因。就像劉正所瞭解的兩個故事。
一個是花木蘭替父從軍,這可是標準的從軍光榮,父親老了,女兒假扮男裝也要繼承這份榮耀。
另一個就是穆桂英掛帥,穆桂英是什麼人,一個女山賊而已,居然可以統帥大軍參與針對北方大遼的國戰。這不僅是對武將的羞辱,還是對堂堂七尺男兒的羞辱。
當刺配充軍成為一種慣例,武將就成了恥辱的代名詞,英雄可以不問出處,只不過當山賊囚徒成為大軍的絕對主力之後,這個天下還有得救嗎?
一俊遮百醜,可是有的醜是遮不住的。
辛毗的選擇很關鍵,興漢王劉正才會用提親的辦法來引導他。
辛憲英說:“父親,興漢王絕對不允許興漢軍成為恥辱的存在,誰要是敢推波助瀾,肯定會遭到最為殘酷無情的打擊。”
辛憲英還告訴辛毗,如今辛家已經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拒絕為文臣集團火中取栗,只不過是會遭到排擠而已。
倘若忤逆了興漢王劉正,整個辛家都會被抹殺,為了興漢軍的地位,肯定會有人出頭來做這個惡人。
這封提親的書信,就是傳說中的先禮後兵,要是辛毗不上道,就得面對情報部的屠刀了。
得罪沮授不會死,忤逆了興漢王劉正,辛家就得抄家滅族。
至於文臣集團,肯定會隱藏起來,再引導世人假惺惺的哀悼辛家,從而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至於做了出頭鳥的辛家,肯定會青史留名,至於別的好處,就與辛家無關了。
辛毗終於想明白了——識時務者為俊傑,辛家為了生存,只能跟上興漢王劉正的步伐。
辛憲英很高興,自己的父親做出了正確的選擇,辛家終於不用衰敗了。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