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氣運守護的玄學傳說,真正的王者,會死在戰場上,或者是老死在病榻上,幾乎沒有人會死於刺殺。
王者之間的對決,在於大勢之爭,想要威服天下,就得以正制勝。
一個勢力的存亡,不是刺殺一個王者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東方月說:“王爺,其實作為一名王者,也是一種束縛!”
失去人身自由不過是最淺顯的層次,失去思想自由才是最可怕的。
王者孤獨,無私即無情,無情則遠離百姓。
王者被困在方寸之間,既接觸不到敵人,也接觸不到最底層的普通百姓。
那些有資格覲見劉正的人,也會經過層層的篩選,最後才能說上兩句話,或者是表達一番敬仰之情。
劉正知道,每年接見的普通百姓,肯定是興漢軍中先進個人的家人。
至於與興漢軍毫無瓜葛的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享受這個待遇的。
地方執政官在篩選覲見名單的時候,會優先選擇陣亡將士的家人,再有就是那些信得過的百姓。
這樣一來逐步走向高層,更是會優中選優。
最終獲得劉正接見的百姓,肯定是各方面都信得過的人。
劉正想到這裡,於是就問東方月:“小月,咱們崛起於普通百姓,還有機會回到普通百姓中去嗎?”
我怎麼感覺自己與百姓的距離越來越遙遠了。
或許有一天,我也會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這也太可怕了,脫離百姓,這不是我想要的。
東方月說:“王爺,咱們都回不去了。”
你每年接見的那些百姓,雖然說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但是他們都來自於最底層,能夠知道百姓的真實需求。
透過他們,你可以明白地方上的社會生態。
沒有什麼政策可以照顧好所有的百姓,能夠讓九成以上的百姓安居樂業,就是最好的政策。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就拿東方家族來說,傳承幾千年,也沒有摸索出絕對公平的家規來。
更不用說包羅永珍的興漢國,就拿烏桓人和鮮卑人來說吧!想要吃飽穿暖,就得“講漢語,進漢食,行漢禮”。
否則的話,是沒有資格享受與漢人同樣的福利待遇的。
當然了,對於那些有條件堅持個性的烏桓人,興漢國可以給予包容,卻不會特殊照顧。
就拿市場上的日常交易來說,不精通漢語的人,吃了虧也是自找的。
興漢國各級政事堂,可不會給那些不會講漢語的人開後門。
劉正說:“互相尊重和文化認同,是興漢國的立國之本。”
對於鮮卑人和烏桓人的個性,興漢國講究的是不支援,也不反對。
同一個地方,同一套法律,對於作奸犯科的人,一律嚴懲不貸。
要是有人不瞭解法律而吃了大虧,那就怪不得別人了。
劉正的想法很簡單,順從者昌,逆行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