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說:“曹性將軍辛苦了!”
神射軍的相應功勞,總參謀部會核算之後進行封賞。
至於繳獲的物資,可以透過興漢商會拍賣處置,也可以透過各軍自家的後勤保障商會,進行轉賣消化。
曹性說:“王爺放心,關於戰利品的處置,魏續和宋憲早就已經安排好了。”
幷州鐵騎決定在馬城舉行拍賣會,決定戰略合作伙伴。
劉正說:“曹性,你們的辦法不錯。”
可以讓更多的興漢國百姓,參與到這場盛宴中來。
商人獲得了利潤,農民獲得了耕牛,工人獲得了肉食,至於興漢國,則是獲得了稅收。
農民增收了得交稅,工人生活水平提高了,稅收的份額也會相應提高。
商人賺了錢,就會變成納稅的主力。
至於廣大的興漢軍將士,獲得了榮耀和功勳。
這是多贏的格局,誰也無法脫離群體而單獨存在。
如今的興漢商會,已經成長起來了,幾乎達到了與政事堂同樣的高度。
維繫興漢國的三大柱:興漢軍,興漢商會,以及逐步完善的政事堂。
為了避免重大的政策失誤,劉正特意加強了三侯俱樂部,從立法的角度規範了三侯會議的職能。
這樣一來,代表百姓利益的政略侯;代表商人利益的獻金侯;代表興漢軍利益的軍功侯。
三者坐在一起討論興漢軍的發展,商人要賺錢,軍隊要戰功,百姓要吃飯。
劉正用三侯會議作為梅園政事堂的補充,不僅可以避免失誤,還能讓新的政策無障礙的施行。
政策的好壞關鍵在於執行的力度,劉正作為從基層一步一步崛起的人,對於這一點是深有體會的。
三侯俱樂部的成員遍佈各地,可以及時的反饋每一項政策到了地方之後,是不是會出現偏差,或者是事與願違。
曹性說:“多謝王爺。”
神射軍有功之人三千,大功勞者八十五人。
說完,曹性取出了厚厚的功勞簿。
上面詳細的記載著每個人的立功經過,劉正著重翻閱了達到封侯標準的八十五人。
發現其中有五十人的名字上面劃了一條紅線,這就意味著那五十名功勳將士,為了興漢軍的大業付出了生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有三十五人活著封侯,每一位戰功侯的存在,都是踩在累累白骨上誕生的。
劉正說:“興漢軍不會虧待功臣。”
晉曹性為彈汗山將軍,神射侯。
其餘有功之人,按律由總參謀部進行封賞。
神射軍擴編為三萬人,作為彈汗山的守護力量,主持彈汗山城的建設。
按照興漢軍總參謀部的規劃,大草原上每修築一座城池,都會派駐一萬到五萬大軍不等。
這樣一來,興漢軍在大草原上配置的兵力,就可以達到五十萬人以上。
按照劉正的估計,想要完成築城駐兵計劃,估計得二十年以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