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讓馬超帶著八千俘虜開始築城,至於城池的選材,大部分的建築以石材為主。
東方月問:“王爺,為什麼不用木石結構呢?”
全石材築城,需要耗費的時間特別的長。
要是木石結構,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劉正說:“小月,築城不比其他的東西,存在的年限都是以千年作為時間計量單位的。”
興漢國在大青山築城,是進入大草原最重要的環節。
在大草原上築城,防火是第一要務。
只有徹底的解決了防火問題,才能讓大青山城,成為進入大草原的橋頭堡。
按照天罡星位,可以在大草原上築城三十六座,將整片區域構成一張大網。
讓放牧人可以在城池中過冬。
這大青山城只是第一步,歸化城那邊正在修路,正好可以直接修到這裡,再南下馬城。
這樣的網狀交通,不僅可以加強各城之間的聯絡,還可以避免各城池的通道斷絕。
城池的存在,就是大草原的方向標,以後就可以輕而易舉的確定方位了。
大青山城的前期功用,是替大草原決戰提供後勤保障。
農部和工部已經做好了計劃,調集十個屯墾團,修築馬城到大青山城的主幹道。
建築標準參照幽冀大道執行,一定要以高速暢通作為第一要務。
東方月問:“王爺,這草原大決戰難道不是打仗嗎?”
我記得王爺曾經說過——胡無人,漢道昌。
要是鮮卑人都消失了,整個大草原就是興漢國的後花園了。
劉正說:“沒有人居住,那隻能叫無主之地。”
也許在千百年之後,什麼阿貓阿狗都可以佔地為王。
咱們興漢國築了城就不一樣了,從大青山城屹立在這裡開始,地就是漢地,民就是漢民。
從此大草原上的鮮卑人,盡數歸化為華夏民族。
大青山城的存在,代表著華夏的永恆。
馬超擔負起了築城的保衛工作,工部的築城規劃隊,帶著屯墾團進駐了大青山大營。
陳到,姜維,呂玲綺和龐統也到了大青山大營。
劉正說:“諸位,草原大決戰已經展開,成敗在此一舉。”
大青山城的修築,就是興漢軍掌控大草原的關鍵節點。
大家應該明白,興漢軍到了大草原上,絕對不能把這塊寶地變成無主之地。
就像當初的九州,變成了如今的漢室十三州,冠軍侯封狼居胥,也只是把匈奴人趕走,讓鮮卑人取而代之。
前車之鑑猶在,興漢軍可不能走冠軍侯的老路。
防寒技術的進步,讓興漢軍實際掌控大草原的戰略構想,得以切切實實的執行。
咱們既然拿下了這片土地,就得給這個地方打上華夏的烙印。
不求青史留名,只願永下一個永不磨滅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