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要麼拒險而守,要麼西進幷州。
山中出產有限,又需要養活百萬軍民,困守黑山的結果就是死路一條。
張燕只能投降袁紹,以幷州作為大後方,與興漢軍在黑山之中捉迷藏。
再有就是中山王韓馥和趙王張揚,他們只能選擇袁紹。
只是任縣王袁紹外寬內忌,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
韓馥投奔袁紹,只怕是身家性命不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至於張揚,與袁軍多有摩擦,同曹軍更是水火不容。
萬一假意投靠魏軍,再與興漢軍針鋒相對,這不是逼著興漢王的十萬鐵騎南下東郡嗎?
相信大家都可以算一筆賬,陳留已經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魏軍的岀路只在西方,穎川人傑地靈,一旦掌握之後,傳檄可以定司隸。
這個險值得冒。
獻帝就是一塊大肥肉,其中有一小部分腐爛了,剩下的大部分還是可以吃的。
魏軍已經飢餓難耐了,沒有資格挑食。
西征穎川,只需要搞定郟縣的虎威將軍關羽,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拿下長安,洛陽,許都三座都城。
這是魏軍唯一的機會。
再說荀陳郭徐四大家族,都是穎川的名門望族。
魏軍入穎川,有天時,有地利,還有人和。
曹丕照本宣科,慷慨陳詞,把整個天下大勢分析得頭頭是道。
曹操聽了之後,喜憂參半。
喜的是兒子才幹突出,年紀輕輕就獲得了文臣聯盟的鼎力支援,這是入相的徵兆呀。
憂的是曹丕擁有野望,更有一顆不甘人下的野心,控制不好就會埋下禍根。
長子曹昂被立為魏王世子之後,曹操怕後宮干政的悲劇在魏國上演,就廢了丁夫人的正室之位。
這樣一來,曹丕的生母卞氏,就順理成章的做了魏王曹操的正妃。
曹丕也擁有了嫡長子的大義名份。
曹操的多疑,直接把魏國好兒子曹昂,往死裡坑。
曹操想到這裡,也覺得有些對不起大兒子。
只是王者之道,在於制衡,水至清則無魚,想吃肉也無門。
不喝貪官汙吏的血,哪裡會有義氣風發的一天呢?
曹操望著戲志才,慢吞吞的問:“志才,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戲志才似乎病了,有些虛弱的回答說:“主公,獻帝可以攪弄風雲,主要靠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