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在梅園的東方禁苑裡大興土木,準備蓋起一座可以容納三千人的梅園小學。
小學的校長,劉正讓東方寶珠擔任。
為了保證一碗水端平,他又在北方禁苑裡建起了梅園中學。
中學校長就讓軒轅無雙的侍女軒轅巧兒擔任。
同樣是三千人,教授各類學問和生活技能。
其中最優秀的學子,經過考核之後,將獲得北山大學,或者是南山大學的就學資格。
這樣一來,以同窗為紐帶的下一代官員體系,就是以劉立為中心的第二代文武集體。
劉正並沒有直接插手兩所學校的組建工作,而是交給了甄宓去安排。
這代表著劉正的施政理念。
甄宓掌女兒國,重商是擺在第一位的。
郭穎執掌興漢月報,始終把百姓的需求,排在了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上面。
林小妖掌興漢集團,讓梅園的興漢王宮,擁有了獨立運轉的財政體系。
東方月掌梅園小學,教育得從娃娃抓起。
軒轅無雙掌梅園中學,這是劉正在打造一批親近劉立的學生,用來完成承上啟下的權力更替。
興漢國在不斷的壯大,各級官員的成份,也越來越複雜。
要是不能夠調節其中的矛盾,很有可能造成更大的衝突。
邊關多軍功侯,中原出獻金侯,而政事堂獨立的體系,作為溝通各個方面的橋樑。
政略侯的存在,可以有效的調節中樞與邊關的矛盾。
關於軍費的來源,劉正的打算是邊關自籌,與中樞互惠互利。
想要吃飽穿暖,封妻廕子,就得不斷的對外擴張。
縱觀歷代,拼命的把中樞的錢糧往邊關送,邊關回報的卻是養寇自重。
這是劉正不能接受的邊防模式。
在劉正看來,邊境要開疆拓土,才能永葆雄風。
中原得不斷提升技術,對邊關進行裝備上的支援。
這樣一來,即便是邊關想要獨立,就得考慮中樞的態度了。
裝備的水平直接反應了中樞的掌控能力。
東方月接替了龐統的任務,開始做起了傳遞情報的工作。
劉正問:“小月,陳留方向有動靜了嗎?”
按理說魏王的使者,應該回到了魏國之中。
興漢軍的承諾可是有時效性的。
要是曹操錯失良機,只怕就要讓天下人不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