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送走獻帝等人,咱們這幾年的建設成果,就得拱手相讓了。
楊奉縱兵搶掠,就是咱們劉備軍唯一的機會。
設計誅殺楊奉,以及三萬羽林軍。
不僅僅是為了敲山震虎,更是在為民除害。
至於忠漢王的名聲,以後再想辦法恢復就是了。
獻帝濫封濫賞,卻是讓南陽府庫買單。
這就意味著咱們的軍資會減少,除非咱們增加普通百姓的稅賦。
總之,獻帝不能留在南陽,否則南陽就完了,主公也得步國賊董卓的後塵。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話之後,心中就有了主意。
然而徐庶存有異議,這可是大略之爭,劉備得一碗水端平,於是就問:“元直,你說的辦法是什麼呢?”
徐庶回答說:“主公,我還沒有想好!”
只是人無信不立,忠漢王府的大略也不可以輕易的更改,否則就沒有機會逐鹿中原了。
諸葛亮說:“主公,咱們要的是生存,只要聯合南方四王,就可以靜待時機。”
南陽的局勢已經惡化了,必須要拿出有效的手段,不著痕跡的驅逐獻帝和文武百官。
劉備說:“既然元直拿不出更好的方案,那就用孔明的方案吧!”
諸葛亮建議劉備,讓徐庶去酈縣,協助虎威將軍關羽,謀劃楊奉和三萬羽林軍。
徐庶萬萬沒有想到——劉備不僅放棄了忠漢王府的一貫政策,還選擇了他作為執行人。
萬一東窗事發,徐庶和關羽兩個人,就得做替罪羊。
關羽是忠漢王的結義二弟,肯定是忠臣,徐庶就是唯一的貳臣了。
諸葛亮為了擺脫南陽的危機,居然光明正大的算計了徐庶。
不僅全盤否定了徐庶的大略,還讓他成為新方略的執行人。
用諸葛亮的話來說那就是——劉備的劉就是大義,至於別的劉,劉備軍不需要。
徐庶滿懷心事的離開了宛城,奉命北上執行驅逐獻帝的計劃。
……
中山城,梅園。
龐統和郭嘉坐在下首之位,與興漢王劉正展開了一番激烈的辯論。
龐統說:“奉孝不必危言聳聽,孔明師弟不是那樣的人。”
郭嘉說:“士元,別傻了。”
徐庶的忠漢方略被全盤否定,還得成為驅逐獻帝的執行者。
可以預見的結果是——徐庶帶著獻帝和文武百官東進穎川,從此脫離劉備軍。
至於虎威將軍關羽,前期可能會隨徐庶一起行動。
不過忠漢王劉備一定會有辦法召回關羽,至於徐庶嘛,肯定是回不去了。
龐統問:“王爺,你也認為孔明師弟會容不下元直師兄嗎?”
劉正說:“士元,我知道你們師兄弟同門情深。”
不可否認,臥龍諸葛亮,是天下最完美的智謀之士和統帥。
然而他身上的文人習氣十分的嚴重,凡事追求完美,需要執行者不折不扣的完成。
孔明長於政略,坐鎮中樞一定會長袖善舞。
然而他有兩個致命的弱點:
一是貪慕實際權勢,喜歡作秀。
就像他在舞陽的時候,為了處罰虎信將軍張水,直接向忠漢王劉備自請削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