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機帶著三萬鮮卑鐵騎北逃。
並沒有引起興漢軍南線大軍的重視。
劉正已經在專心致志的視察,各亭各里的恢復重建工作了。
至於前線的線事,已經由趙雲和郭嘉聯合處置。
劉正打小仗沒有問題,打大戰役那可要親命了。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才去做,才是劉正想要的結果。
反正在劉正看來,興漢軍解決了抗寒的問題,大草原就變成了興漢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不再從事搶掠的鮮卑人,也有資格做興漢國的普通百姓。
劉正對鮮卑人態度的轉變,也是在與長城沿線村落的百姓,親切交談的時候,才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很多百姓堅稱,鮮卑人中也有好人。
這對劉正的思想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鮮卑人時不時的闖入長城南面搶掠,怎麼在百姓的心目中,居然可以理解鮮卑人的做法。
要知道中原的百姓,可是對鮮卑人深惡痛絕。
劉正也是受到了主流思想的影響,才決定徹底的解決草原問題。
如今聽了邊境百姓的一席話,才知道要解決鮮卑入侵的問題,不是簡單的靠興漢軍的殺戳來完成的。
鮮卑人要的是一條活路。
劉正的思路終於開啟了,中原世家一直認為,鮮卑人就是不通禮儀的蠻夷,沒有資格傳承聖人的教誨。
然而在劉正看來,願意接受漢人文化的鮮卑人,可以考慮納入興漢國治下,成為普通百姓。
只不過戰場之上的大略已經確立了,也沒有必要立即改弦易轍。
安排好地方亭長和里長的戰後重建工作以後,劉正回到了張北前線的白馬軍大營。
劉正問:“子龍,這場仗還要多久可以結束呀?”
趙雲想了想,又搖了搖頭,糾結了好久才開口回答說:“王爺,在戰陣之上,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誰也沒有辦法保證,在戰場之上不會發生意外。
行百里者半九十。
越是到了最緊要的關頭,越是不能掉以輕心。
這是決定命運的一場戰鬥,鮮卑人輸不起,興漢軍照樣輸不起。
郭嘉說:“王爺,戰場局勢變幻莫測,還是不要加重前線將領的負擔了。”
劉正聽了郭嘉的話,才知道了原來關心則亂,胡亂開口會影響前線將領的決策。
這還真是禍從口出哪?
心血來潮般的關注,也有可能一句話破壞了大好的局勢。
劉正說:“子龍不必介意,我只是隨便問問而已。”
仗該怎麼打,我是不會干涉的。
這一點還請你們一定要記住。
興漢軍的任何決策,一定不能頭腦發熱。
我不瞭解情況,冒然插手只會壞事的。
……
張北長城隘口,高順獨自站在高大的城牆上,眺望遠方。
副將高遠走了過來,輕聲的問:“將軍,在看什麼呢?”
高順說:“高遠,我已經嗅到了大戰的味道。”
咱們興漢軍,這是要一勞永逸的解決草原問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