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漢軍可不是軟柿子,既然烏桓俘虜想死,那就多死一些吧!
趙雲站在高臺上,看著來來回回忙碌的烏桓俘虜——原來戰場之外的殺戮,更能震懾人心。
趙雲感覺到自己的靈魂,似乎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
可以考慮戰略層面上的東西了。
這是由大將向統帥進化的標誌——學會取捨。
就拿這次俘虜事件來說,死去的烏桓俘虜,就是被捨棄的物件。
興漢軍不可能全盤接收俘虜,畢竟俘虜的人數超過了承受的極限。
然而不教而誅,又有失道義。
如今烏桓俘虜主動挑事,劉正自然會順水推舟。
既解決了烏桓俘虜數量龐大的問題,又可以為以後的俘虜管理辦法樹立標準版本。
趙雲自言自語的說:“原來成長為大軍統帥的第一要務,就是學會讓麾下的將士有價值的去死。”
劉正站在營中的望塔上,全程觀看了趙雲處置四萬烏桓俘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龐統問:“王爺,統帥和大將有什麼區別嗎?”
劉正回答說:“士元,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
大將是帶著麾下的人去闖出一片天地。
統帥是為了大局,安排麾下的將士在關鍵的位置上等死。
至於被安排的人會不會死,這就得看個人的造化了。
大將的目標是完成任務,還得儘量的減少損失。
統帥是選擇好攻擊目標之後,就交給大將去完成。
至於會犧牲多少人,在統帥的眼中都不重要。
完成任務的唯一標準,就是佔領任務目標。
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值得統帥關注的事情。
這天下的大部分統帥,都是文臣經過鍛鍊之後成長起來的。
至於由武將而成長起來的統帥,整個漢室天下就只有一個超神呂布。
其實呂布也是做了多年的主簿,才有資格擠身統帥之流。
劉正願意收錄呂布,就是看中了超神呂布的統帥之才。
龐統終於明白了——大將是儘量讓麾下的大軍不死;統帥是想著讓麾下的人死得有價值。
難怪會有:瓦罐不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至於與敵軍對戰,大軍統帥很難戰死沙場。
烏桓俘虜事件,終於讓趙雲成長了。
一名合格的大軍統帥,而且還是由大將錘鍊而成,趙雲的價值比超神呂布還高。
超神呂布只不過是武力值的優勢給了統帥值加分,才導致了統帥能力的虛浮。
趙雲才是天賦異稟的常勝統帥的資質。
喜歡興漢使命請大家收藏:()興漢使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