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正在烏桓突騎的隊伍中,橫衝直撞的時候,突然聽見了興漢軍的戰鼓聲發生了變化,忙殺穿烏桓突騎的大陣,透陣而出。
迅速的整隊之後,朝著白馬軍雲集的方向進行穿插。
趙雲故意放慢了衝殺的速度,白馬軍迅速的歸隊,很快就集結了五千白馬軍。
馬超也收到了號令,立即學習趙雲的辦法,展開了行動。
六千白馬軍也迅速的整佇列陣。
趙雲高舉龍膽亮銀槍,大喝一聲:“整隊,碾壓!”
馬超與趙雲對視一眼,立即形成了偃月陣形,緩緩的推進。
一路之上碰到的白馬軍戰士,迅速的加入了兩人的隊伍。
單薄的陣線逐漸的厚實起來了。
劉正望著神情坦然的龐統,緩緩的開口說:“士元,壓上去吧!”
兩萬神威軍立即集結,緩緩的朝著戰場推進。
烏桓突騎群龍無首,面對興漢軍的三面合圍,反抗的力度越來越小。
馬超終於回到了劉正的身邊,趙雲也策馬衝到了中軍位置。
龐統見合圍陣勢已經堅不可摧了,立即揮動令旗。
二十二名招降專用隊員每人挑著一顆人頭,到陣前招降烏桓突騎。
倖存的近八萬烏桓突騎紛紛扔掉了手中的彎刀,列隊投降。
劉正命人收繳彎刀,馬匹,隨後進駐烏桓突騎的大營。
至於八萬降兵,全部圈養在了一片凹地之中。
烏桓突騎雖然說是烏桓人的精英成員,但是在他們的骨子裡,依舊繼承了烏桓人打不過就投降的傳統。
以前的漢室朝廷,打了勝仗之後,只誅首惡,剩下的人全部釋放。
這就導致了烏桓人搶得過就賺了,搶不過就投降,漢官們還得管飯。
臨走的時候再鬧上一鬧,總不至於空手而歸的。
這樣一來烏桓人當然願意投降了。
特別是最近幾年,烏桓突騎經常跟白馬王公孫瓚打仗。
打贏了的話,就把遼西搶成一片白地。
要是一不小心打輸了,就去找燕王劉虞哭訴一番,照樣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甚至是隻多不少。
燕王劉虞一向是把烏桓人當親爹,對於遼西郡和右北平郡的百姓,那是當成了不肖子。
只要是烏桓人委屈了,肯定是漢室百姓的錯。
燕王劉虞慣壞了烏桓突騎,讓他們以為興漢王劉正也是冤大頭。
烏桓人開始鬧事了,對於興漢軍提供的土豆鹹魚罐頭,居然嫌棄,說什麼是過期食品。
這可是軍需專供產品,烏桓人以為劃掉盒子上面的生產日期,就可以有理三分鬧了嗎?
其實烏桓人只是想找一個藉口鬧事,目的是迫使興漢軍妥協,反正當初就是這樣逼迫白馬王公孫瓚的。
這也是後來白馬王公孫瓚,在打敗了烏桓突騎之後,從來不收俘虜的真正原因。
烏桓人在公孫瓚的手上吃了虧,就跑去找燕王劉虞哭鬧。
劉虞肯定是偏袒烏桓人的,直接把白馬王公孫瓚的補給物資,一股腦兒的賠償給了烏桓人。
白馬王公孫瓚吃了虧,這樣可就不幹了,立即就違背了燕王劉虞的命令,直接以牙還牙的搶劫烏桓人。
就這樣,烏桓突騎成了白馬王公孫瓚的運輸大隊。
燕王劉虞賠償給烏桓人的物資,直接落入了白馬王公孫瓚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