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也帶著第三艦隊,在蓬萊一帶海面上展開了軍事演習。
劉正在百花樓中,進行了一番佈置,一千紅衣衛連夜開始了佈防,特戰營也進入了預定的作戰位置。
劉正說:“奉孝,命令羊耽:撤出黃縣。”
想來管承,不至於明目張膽的加害一個興漢軍的高階情報員吧?
待到羊耽成功的離開了黃縣之後,劉正開始了下步行動。
陳到說:“侯爺,都準備好了!”
劉正問:“防火措施準備周全了嗎?”
食物安全防護就位了嗎?
水源是否足以應付,以及用水安全方面的細節都審查過了嗎?
應急預案確定好了嗎?
要是戰局不利,撤退路線確定好了嗎?
劉正一連問了好多問題。
畢竟孤軍深入黃縣,很多問題都會接踵而來的。
按照黃縣目前的情況,管承肯定把糧價虛高的罪過往興漢軍頭上推。
至少在短時間之內,黃縣的民心不屬於興漢軍。
想當初管亥在東萊郡的時候,整個黃縣,甚至是東萊郡,乃至於大半個青州,那日子雖然說不是特別的滋潤,但是也不至於吃不起糧。
特別是興漢幣正式流通以來,黃縣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苦。
農村倒是在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然而莊稼才種下去,距離收穫的日子還長著呢?
再說農民窮怕了,收穫了糧食,肯拿出來賣的人肯定是在少數。
在這種靠天吃飯的年代,農民收穫的糧食肯定得留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這樣一來,黃縣城中的百姓,只能吃管家糧店的高價糧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管承這樣一搞,黃縣百姓不恨管家,唯獨痛恨興漢軍。
這就是為什麼勢力擴張之後,會有一段時間的疲軟期。
畢竟新收的地盤,百姓們原本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
再加上新政策的衝擊,各種各樣的不適應,沒有一段時間的緩衝期來理順,各種矛盾就會接二連三的爆發。
更有管承這樣的人推波助瀾。
直接的後果就是獲利的東萊百姓還沒有嚐到甜頭。
那些利益受損的黃縣百姓,可是清晰的看著腰包在縮水。
失去利益的黃縣百姓才不會管長遠利益。
同樣的家資,在管亥當政時期可以吃得很好。
然而輪到興漢軍當政,黃縣百姓過得比乞丐還不如呢?
管承再挑撥離間一下,興漢軍就裡外不是人了。
劉正原以為和平接收青州,可以迅速的擴張勢力,卻沒有想到,得到卻是這樣一個結果。